這兩天,“偶合癥”成了微博第一熱門話題,湖南2名嬰兒在接種乙肝疫苗后死亡,據說就是因為偶合癥。
記者了解到,所謂偶合癥其實是指受種疫苗者,因為正好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有其他基礎疾病,所以在接種疫苗后發病,而發病與疫苗本身無關;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偶合率越大。
這下可就嚇到了不少家長:家家孩子都要接種疫苗,這個偶合癥如此可怕,怎么防?
“偶合癥”其實不罕見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丁筱竹說,單說偶合癥,這其實并不是個罕見病,在正常情況下,它的發生率并不算低。
“按照衛生部公布的數據來看,4周歲以下的兒童在兩周內的患病率可以達到17%。”丁筱竹說,這意味著在100個小孩子里,正常情況下,會有17個孩子在未來兩周生活中出現各式各樣的健康問題。而如果這個孩子恰好在此時接種了疫苗,偶合癥就有可能發生。
偶合癥本身并不是疫苗所誘發的,只是疾病撞上接種疫苗而出現的巧合事件,但當這兩者撞上,也可能會導致誘發疾病或者加重原有疾病的情況出現,這也是家長們最擔心的。所以在臨床接種疫苗時,有些情況相當于“禁忌”,通常醫生都會建議接種者暫緩疫苗接種。
“最常見的就是發熱。”丁筱竹告訴記者,由于接種疫苗的主要群體是兒童,而發熱是孩子最常見的患病表現。當孩子發熱時,是不建議繼續接種疫苗的,否則可能會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或導致打針后的副反應加重,所以醫生都會建議等孩子體溫恢復正常后再接種疫苗。同樣,如果孩子是服用小兒麻痹糖丸疫苗,那么腹瀉時也不會建議接種,因為腹瀉會導致疫苗在腸道停留時間不足就被快速排出,這會影響到主動免疫的效果,所以腹瀉時有些疫苗也得暫緩接種。
另外,一些本身有嚴重疾病的患兒,也不宜接種疫苗,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嚴重的心臟疾病、肝腎疾病。
接種前要觀測體溫飲食
一旦接種者出現一些疾病征兆,特別是一些突然患病的情況,醫生大多數情況下會建議推遲接種。不過家長時常也會擔憂:如果耽誤了疫苗接種怎么辦?
“其實這種情況,家長并不用太焦慮,因為大多數疫苗的接種都有一個月的緩沖時間,完全可以等孩子痊愈后再接種。”丁筱竹說。此外,雖然消息稱“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偶合率越大”,但許多疫苗是允許聯合免疫的,比如百白破、麻疹疫苗和乙腦疫苗,本身就允許聯合接種,這種并不會帶來多少額外風險;如果家長擔心,在這種需要同時接種多個疫苗時,也可以適當挑選聯合疫苗直接接種。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帶孩子接種前,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狀況。“因為有17%的孩子可能在未來2周內患病,所以家長更需要仔細觀察,例如監測孩子的體溫,觀察孩子的飲食和排泄情況是否正常,同時還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比如是不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并將這些都及時反饋給醫生。”丁筱竹說,小孩子感染、發病的速度很快,有時候幾個小時后情況就完全不同。有些孩子在開始發熱前,或許就已經咽部紅腫等癥狀,只是隱藏較深不易發覺。但這些只要提供給醫生,醫生稍微一檢查就可以發現,不僅可以盡量降低偶合癥的風險,還可以更早對孩子進行治療和干預,對孩子的康復來說也更好。
這幾種情況別急著接種疫苗
1、發熱
發熱是孩子患病的表現,此時再打預防針,可能會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或導致打針后的副反應加重,建議等體溫恢復正常后再接種疫苗。
2、已傳染上了某些傳染病還未發作,或剛患過傳染病還未完全恢復
此時如果打預防針,有可能促使本來潛伏的疾病發作,或是影響孩子本該對剛患過的傳染病所產生的抵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3、曾對某些藥物有過敏反應,或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經常長風濕疙瘩(蕁麻疹)甚至有哮喘等疾病
此時打預防針,容易發生過敏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4、有嚴重營養不良或免疫缺陷
這類孩子身體特別虛弱,易患病,如果勉強接種,非但不能有效建立起免疫機制,反而可能因此患病,所以不宜在此時接種。有些孩子患嚴重的佝僂病,此時也不宜接種。
5、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肝臟疾病或腎臟疾病
此時預防注射可能加重原有病情。
6、人腦發育不全,或有驚厥史,或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此時如果接種乙型腦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可能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反應。因此,接種疫苗時應仔細看說明書,注意哪些預防針不能打,并嚴格遵照說明實行。
7、拉肚子
此時不宜接種小兒麻痹糖丸疫苗,因為腹瀉會影響疫苗在腸道的停留,使機體不能產生足夠的抵抗力。
8、近一個半月內打過丙種球蛋白針
此時要推遲接種卡介苗、麻疹疫苗和小兒麻痹糖丸疫苗,以免干擾抵抗力的產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