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廣告
    您現在的位置:親子首頁 > 親子 > 親子要聞 > 正文

    給孩子發家務工資引爭議

    不少家長都采取過發“家務工資”的形式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但是也有很多家長認為這樣做不好,他們認為這樣做,家庭里就會充滿太多的銅臭味道,從而對孩子成長不利。其實無論哪種觀念,家長都是為了孩子成長。事實上,用對方法才重要。

    家長熱烈討論:孩子做家務到底該不該發工資?

    正方家長:給孩子發家務工資大有好處

    孩子通過勞動收獲快樂

    明明為得到心愛的玩具與父母定了協議,承包了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錢的工資。但是,擦不干凈就扣除1元,還要被罰再擦一次。在硬性指標的指導下,明明認真地完成了規定的家務活,父母做到獎罰分明,明明也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養成料理家務的好習慣,增強自理的能力。

    家務工資可以激勵孩子成長

    像明明父母這樣的家長認為應該把家務勞動量化,每項工作都可以定一個比較明確的指標,完成以后可以用工資的形式來獎勵。用這種激勵的方式可以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識。并且社會就是一個量化分工的社會,當孩子經過家務勞動的鍛煉后,當他步入社會時,會很快地適應社會的競爭和挑戰。

    反方家長:給孩子發家務工資是個壞方法

    家務工資不是鼓勵孩子做家務的好方法

    “一年級蛋皮家長”表示,孩子干家務活、學習等,都用不著任何獎勵,因為這都是應該的。“如果在家里,爸媽能夠搶著干家務,孩子耳濡目染,時間一長很自然地也會干家務了。”對此,“萱媽媽”表示支持:“我就是天天干家務,現在女兒有時候也會說幫我洗碗。”“四年級欣寶媽媽”也認為,沒必要掏錢讓孩子做家務。

    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應做的奉獻

    另一種家長認為家務就是家庭的義務。讓孩子做家務是不應該給予物質或金錢的獎勵的。做家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應做的必修課。另外,讓孩子把做家務當成對家庭的一種奉獻,對父母辛苦撫育的一種回報,從小養成勞動的觀念,樹立一種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比只會追求金錢,追求金錢至上的觀念要好得多。

    專家:兩種觀念都沒錯,選對方法才重要

    其實,上面兩種觀念都具有代表性,前一種偏向于適應社會的觀念,后一種則把重點放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

    發家務工資要遵循原則

    給孩子支付做家務工資,就要根據孩子創造價值而支付。不是孩子做家務,就要給他支付工資,而是要看他這個家務是否創造了價值。如果孩子打掃地板,并不是他打掃了,就要給支付工資,而是看他打掃的效果如何。這樣的話,就會讓他明白,不是付出就有收獲,而是自己的付出能夠給別人創造價值。因此,這個工資可不能亂開,而是遵守一個市價原則。

    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念

    家長要盡可能地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活有無報酬是次要的,為爸媽分擔家務是有責任感的體現,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也是親子活動之一。不過,教育不可能立竿見影,家長還是應在平時身體力行地引導。

    家長獎勵也要有技巧

    家長可將金錢報酬改為給孩子計分的方式,如到動物園參觀需要多少積分、買新書包需要多少積分等,或者在孩子做家務后,給他燒個喜歡吃的菜,引導孩子對勞動意識與金錢意識有所區分。

    責任編輯:鄧忠衛
    關注微博 新聞先知道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白沙| 泰安市| 东乡族自治县| 兴化市| 奉贤区| 彭山县| 定襄县| 留坝县| 左云县| 临城县| 卓尼县| 西华县| 牡丹江市| 武义县| 山东省| 玉门市| 宜章县| 汉中市| 山阴县| 镇远县| 芜湖县| 四子王旗| 监利县| 阿克| 志丹县| 谢通门县| 美姑县| 东港市| 宜城市| 广河县| 乌海市| 福安市| 米林县| 武威市| 宁津县| 始兴县| 辽源市| 大埔县| 厦门市|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