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名人、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醫師“燒傷超人阿寶”就中醫能否“脈診驗孕”發起挑戰,稱愿出獎金5萬元,后獎金又追回至10萬元,測中醫脈診準確率是否能超80%。目前,該中醫“脈診驗孕”挑戰又有新進展,11日,阿寶通過微博發表對“脈診驗孕”的聲明,稱“挑戰賽”的資金問題已解決,同時繼續廣發“英雄帖”,希望更多中醫參與。目前僅1名中醫出戰(新聞背景)。
可能在這場“挑戰賽”的發起者、組織者、應戰者甚至很多網友眼里,“脈診驗孕”是一場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證明中醫診斷“行”或“不行”,從而對患者起到一種指引作用—如果中醫脈診準確率超過80%,可以找中醫診脈;反之,今后別找中醫診脈了。但我卻認為這是一種很無聊的游戲。
這場“挑戰賽”無論結果如何,都不能說明什么。
這是因為,其一,只靠診脈判斷懷孕與否根本就不合理。對中醫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中醫診斷有望、聞、問、切,即通過這四種診斷方式綜合判斷,缺一不可。而“挑戰賽”只是圍繞“切”,自然得不出科學的診斷結果。
其二,出戰者未必能代表國內中醫水平。“挑戰賽”發起者的目的是想驗證中醫診療手段“準確”或“不準確”,但中醫診斷的“準確”或“不準確”是由多種因素來決定的,比如說,中醫來源于實踐,出戰者是否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否代表當下國內最高中醫診斷水平,都值得懷疑。假如該挑戰賽選取的樣本有偏差,結果也必然不準確。
其三,挑戰規則影響結果,游戲規則是否合理同樣值得懷疑。據悉,組織者曾制定了切脈驗孕“1.0方案”。隨后,應戰者通過長微博發表“備忘錄”對方案作出多處修改。這種幾個人私下制定的挑戰規則顯然沒有權威性、公信力可言,在這種規則下挑戰,得出的結果也沒有說服力。
脈診驗孕“挑戰賽”不過是一種無聊的游戲,更有娛樂化的傾向。如果這種游戲只在私下里玩,是個人的自由,不值得關注和評論。但是,公開玩這種游戲,就有必要質疑游戲的合理性,因為這種游戲不僅占用媒體資源,而且還有可能損害中醫聲譽。另外,不排除這種游戲還隱藏著其他商業目的。(馮海寧)
不可否認,無論是某官員聲稱“中醫不但能夠通過脈搏診斷婦女是否懷孕,而且能判斷男女”,還是許多古裝片中老太醫凝神把脈后稱“娘娘有喜了”,都有誤導社會甚至神化中醫的成分。但是,不能因為一些人神化中醫,就用另一種不合理的方式去求證“中醫是不是偽科學”。
活動發起者阿寶稱,“以現代科學手段驗證中醫診療手段,是阿寶多年的心愿。”這里面的潛臺詞其實非常明顯,即中醫在某些西醫眼中根本就是一種“偽科學”。中醫是不是偽科學,或者中醫能不能診斷懷孕,其一,一次實驗,一次挑戰賽說明不了什么。其二,中醫是否科學,更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而不是用現在所謂的“科學”理論來一棒子打死。
“中醫是不是偽科學”存在巨大爭議,我認為,與其爭議這個問題,不如去反思中醫今天為何陷入尷尬境地,繼承和發揚出了什么問題;而西醫也不要動輒以“科學”的名義俯視中醫,西醫與中醫應思考兩者該如何互補與借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