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新聞 福建 福州 閩南 臺灣 國內 國際 娛樂 體育 圖庫 視頻
    論壇 房產 創(chuàng)業(yè)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國 交友 婚嫁 親子

        師范類教育將調整:控制規(guī)模 提升培養(yǎng)層次

        師范類教育將調整:控制規(guī)模 提升培養(yǎng)層次

        全國每年畢業(yè)的師范生有60多萬人,但基礎教育的師資需求只有25萬;

        而全國每年新入職的教師中,有四分之一來自非師范類院校的綜合性大學。

        我國面向未來的教師教育將進行改革。

        今天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第四屆兩岸四地師范大學校長論壇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許濤透露:“今后師范類教育將進入調整階段,控制規(guī)模,提升人才培養(yǎng)層次,是未來主要的目標之一。”

        會議透露,教育部每年將投入百億元人民幣左右到2020年,為鄉(xiāng)村教師發(fā)展計劃提供支持,提升農村教師的質量;而針對一些教育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則要探索更高質量的師資培養(yǎng)和培訓體系。

        教育部還將針對師資培養(yǎng)探索建立教師教育自我評估、院校評估、專業(yè)認證、國際評估、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常態(tài)監(jiān)測“五位一體”的教師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華東師范大學新成立的教師教育學院,被認為是本輪改革的措施之一——華師大明確今年起逐步縮減師范類本科招生,師資培養(yǎng)將統(tǒng)一納入教師教育學院進行研究生教育。

        基礎教育師資連續(xù)數年供大于求

        調查顯示,雖然在高考(精品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不少高中的優(yōu)秀學科教師供不應求,但與之形成對比的卻是,全國師范類院校畢業(yè)生數量遠遠超過基礎教育的師資需求。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僅2014年大陸普通院校師范類畢業(yè)生總計61.78萬人,而全國中小學基礎教育師資的需求只有25萬。

        與此同時,全國基礎教育的師生比不斷下降。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教授透露,2012年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國小學生師比是17.36:1,初中是13.59:1,高中則是15.47:1,遠遠低于大學的17.65:1。這一比例從2012年至今一直處于下降趨勢。

        而且每年基礎教育領域錄用的師范類畢業(yè)生從2012年開始就只有26%,即,只有不足三成的師范類畢業(yè)生進入了基礎教育領域任職。

        統(tǒng)計顯示,全國共有師范院校178所,其中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6所,地方性師范大學有37所。另有參與教師教育的338所非師范院校,其中57所是綜合性大學。

        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通過對校長的調查發(fā)現,不少中小學更愿意招收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畢業(yè)生,在他們看來,這些畢業(yè)生在學科方面更有潛力。“這意味著師范類畢業(yè)生現在已經未必適合基礎教育的需求了,尤其是在本科層次。”陳群告訴記者。

        師資質量提升成全球性難題

        除了供需不成比例以外,基礎教育對高學歷教師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據悉,包括上海等地在內的中學,對教師入職的要求正在逐年提升,上海、北京等教育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示范性中學,目前教師入職的要求是博士。

        在全國范圍內,高中學校更愿意招收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研究生,這對師范類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高校都提出了同樣的看法。

        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據介紹,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每年都會調查世界各國的教育質量狀況,并且出版《全民教育全球質量監(jiān)測報告》。最近公布的2015年監(jiān)測報告主題,“師資質量提升”成為關鍵詞,這意味著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正成為世界各國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

        在發(fā)達國家,教師的培養(yǎng)早已在研究生層面進行。

        在美國,早就開始全面試行以教育碩士為主的教師教育模式。早在上世紀30年代,哥倫比亞大學就率先將該校教育學院目標定位在研究生培養(yǎng)層次上。隨后,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也改造本校的教育學院,將師資培養(yǎng)集中在研究生教育層次。

        在英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教育碩士培養(yǎng)規(guī)模就已經穩(wěn)定在5000人以上。

        在日本,20世紀80年代就根據不同學歷頒發(fā)不同教師資格證書,分為初級證書、標準證書和專修證書,要求獲得專修證書的教師必須是碩士研究生畢業(yè)。

        而我國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教師總人數1068萬,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僅13萬,占1.22%。2014年的60余萬師范類畢業(yè)生中,僅36萬多是本科生,其余都是本科以下的。

        未來,師范類高校都將根據各校的情況,對現有的師范類人才培養(yǎng)進行改革。

        華東師范大學試水全新模式培養(yǎng)未來教師

        華東師范大學今天成立教師教育學院,明確從今年起,逐步縮減師范類學生的本科招生,未來本科生只進行通識教育和學科教育,而師資培養(yǎng)將在研究生層面進行,并且統(tǒng)一納入新成立的教師教育學院。學校還將爭取特殊的招生錄取政策,試水全新模式培養(yǎng)未來教師。

        傳統(tǒng)模式下,師范大學對基礎教育學科教學的指導和影響力正逐步下降,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學科教學老師主要分布在傳統(tǒng)的各個專業(yè)系科,但學校早就向研究型大學轉型,因此各個專業(yè)系科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也發(fā)生了變化,導致學科教學研究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下降。“這又使得我們的教師對于基礎教育的影響力逐步衰減,甚至可說是進入惡性循環(huán)。”有關學者告訴記者。

        據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教授介紹,新的教師教育學院成立后,華師大將整合校內各個系科學科教學的師資力量,逐步轉入教師教育學院。在教師教育學院的平臺上,按照新的標準評價從事學科教學研究的教師的學術,為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空間;同時用制度化方式聘用基礎教育的優(yōu)秀校長和教師擔任兼職教師,強化教育碩士實習實踐訓練。

        教師教育學院將承擔未來教師的培養(yǎng)任務。今后,華師大的本科生將與綜合性大學一樣,進行通識課程和學科課程教育,夯實綜合素質學科能力。而到研究生階段,則篩選具有從教意識的學生進入教師教育學院攻讀教育碩士。在研究生階段以培養(yǎng)教育教學能力為主,兼顧學科知識與綜合素養(yǎng)。

        同時,教師教育學院將面向所有的綜合性大學招錄真正具有從教意向的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尤其是增加教育碩士名額投入,吸引更多綜合性大學學生直升或報考教育碩士。

        目前,華師大正在申請招生新政,探索在招收綜合性大學畢業(yè)生進入教師教育研究生層次時,是否能夠只考察專業(yè)能力,而免考教育學科。

        責任編輯:陳娜
        ?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峽網(海峽都市報社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yè)新媒體發(fā)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福建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德江县| 安远县| 分宜县| 比如县| 万州区| 鄂尔多斯市| 肇庆市| 许昌市| 金溪县| 尖扎县| 岑巩县| 永平县| 吉安市| 如皋市| 文登市| 闸北区| 封开县| 通江县| 蓝田县| 呼伦贝尔市| 横峰县| 吉水县| 大渡口区| 朝阳区| 封开县| 瑞安市| 班戈县| 苍梧县| 广昌县| 天峨县| 达日县| 阜城县| 凤翔县| 克山县| 运城市| 蕲春县| 阳春市| 拉萨市| 东明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