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超過三分之一的貸款來自批發貸,令評級機構對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買入)業風險的傳染發出警告。
穆迪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截至6月30日,在中國中小銀行的資金來源中,批發貸的占比達到創紀錄的34%,其中包括從銀行間市場獲得的資金。去年1月31日,這一占比為29%。
相比之下,國有四大行并不依賴于銀行間市場,并且大多是資金的提供者,批發資金占比則只有10%。
彭博援引穆迪高級副總裁Christine Kuo稱,銀行對批發資金的依賴程度越高,出現流動性緊縮的風險也就越大。“當銀行面臨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贖回要求時,這也會反過來導致它們贖回自己的資金。”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Liao Qiang也表示,中國銀行業“傳染風險毫無疑問在上升。”他還稱:
情況的發展讓人關注,如果不及時制止,央行將失去對貨幣政策的部分控制和彈性。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由于同業業務的資本要求和信貸成本較低,許多中小銀行將此作為提高資產和收入的一大途徑。與四大行相比,中小銀行資產增長更為迅速,顯示當前多數中小銀行的經營仍側重于資產規模與即時盈利。
但是對同業間批發資金的使用、尤其部分銀行引入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短期批發資金來支持貸款,以及貸款和應收賬款投資等非流動性資產,帶來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
尤其是應收賬款投資,作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中不斷增加的一種資產類別,本身就帶有巨大風險。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提及,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本月初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共有45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資金賬面余額26.28萬億元,較2016年年初增加11.83%。
銀行自身所購買的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就被計入應收賬款投資。穆迪此前曾表示,“應收款項類投資的快速增長并非金融創新的良性發展,而是在多個層面加大了銀行體系的風險”,金融機構互相增信和互持產品也增加了金融機構間的關聯度。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He Xuanlai也警告稱,銀行銀行利用批發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會導致傳染風險進一步升高。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銀行新聞 頻道推薦
-
央行兩日凈回籠近3000億 國債期貨開盤直線走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