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8月18日訊(海都記者 朱敏敏 實習生 林燁梓)15日早高峰,福州11路公交車一名司機與乘客發生爭執后,撂下一車乘客走了。福州公交集團公司對當事司機罰款200元,并通報批評(詳見海都報16日A07版)。對此,有市民表示,處理公交投訴不能止于“處罰批評”,應該要有治本之策。
收入看趟次 加劇“路怒癥”
昨日,福州公交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師傅是一時情緒上頭才這樣做的,一下車就意識到了處理失當,故主動請站務員協調安排下一部車子發車,避免加劇沖突。對此,多位公交車司機表示,王師傅此舉也與公司過高的趟次要求和規章制度有關。一位駕齡9年的公交司機告訴記者,他一天開16小時車,開一天休一天。平均每天7個來回,約180公里。跑的趟次越多,收入越高,但途中他們可能需要趕時間、搶道等,無疑加劇了“路怒癥”,也提高了投訴率。
引入智能調度系統
“公交公司管理嚴格,但似乎陷入‘治理疲勞’的困境。”多位市民表示,公交司機屢被投訴屢違規,可能與管理手段也有關系。據公交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閩運、康馳等公交公司已經推出了有技術含量的智能公交調度系統,這個系統除了可以定位、智能調度、數據生成、分析外,還能實時監控車內情況,如實記錄并還原駕駛員和乘客的行為。這些都能為幫扶監督,并為優質服務打下基礎。據了解,福州公交集團也在推進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建設。
此外閩運公司還率先出臺了“委屈獎”,對公交司機無故被乘客辱罵沒回嘴等情況,設立50元到200元不等的獎項,也起到了緩解作用。市民認為,公交公司應該為司機“減減負”,多用科技手段合理引導,從根本上減少公交違規現象。
領導應下基層 指導監督考核
昨日,記者上網查詢發現,曾有媒體報道,湛江公交公司的董事長堅持每天上班前或下班后至少一次下站場,聽取一線員工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和意見,同時建立公司領導下基層服務機制,要求領導班子每周不少于三天下基層,了解工作情況,現場指導、解決相關問題。在了解到某小區人口多,但無公交車經過后,他實地調研,制定方案,解決居民出行難的問題。
市民呼吁,公交公司領導應接地氣深入基層,對公交管理現狀等進行調研,甚至用高科技手段,加強監督考核,廣開市民監督之門,推廣一些值得借鑒的模式。同時,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做好本職工作,不敢違規,也不能違規。
責任編輯:林航
- 莆田:非站臺拒停車 公交司機被乘客打傷2017-05-19
- 莆田:公交車行駛中乘客強行開前門 乘客被拘7日罰五百2017-05-19
- 2017網約車型準入條件 滴滴新政策快車賺不賺錢2017-05-18
- 晉江女子酒后叫代駕 司機竟無證駕駛還闖紅燈2017-05-17
- 廈門:飛機上一女乘客突發疾病 空姐萬米高空急救2017-05-11
- 因支付業務違規 財付通支付寶雙雙被央行處罰2017-05-10
- 福州乘客萬元相機落在公交 司機保管后及時歸還2017-05-05
- 這扶手箱阻斷一切手機信號2017-05-05
- 吳佩慈自爆太低調惹婆家憐 可她明明一直在炫富2017-05-04
- 司機開黑車被抓借口打電話逃遁 后果更嚴重了2017-05-0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國領事館舊址 福州煙臺山復興樣本2017-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