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高新區打造“創新共同體” 院、校、城、企、人共建共融

    高新區海西園創新型企業云集。(福州高新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凌托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十三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創新推動“校地融合”“四化融合”“開放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厚植“三創熱土”,全力打造院、校、城、企、人“創新共同體”,為實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校地融合

    努力建設福州版中關村

    日前,位于福州高新區的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實驗室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與傳統工地不同,這里幾乎感覺不到強烈的震動和噪聲。

    “采用靜壓樁施工,不僅減震降噪,還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0.2萬平方米,擬建設6棟光電信息科技研發樓,將成為光電信息國家實驗室或國家實驗室網絡成員。

    據介紹,該實驗室采取院校地三方共建模式和雙依托單位,由福州市政府牽頭、依托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福州大學籌建。

    合作機制的不斷豐富,為“校地融合”提供了更多形式。高新區先后與大學城12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定期召開校地產學研聯席會、研發樓(孵化器)運營商對接會、金融機構合作洽談會、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會,加強項目、政策和制度策劃,全面鏈接高校創新資源,努力建設福州版中關村。

    融合催生產業。在福建光電實驗室、福州光電產業協會等引領下,全區集聚海創光電、富蘭光學、源磊等光電企業近20家,今年上半年光電產業產值比增221%。

    為培育創業生態,高新區還營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的全鏈接力、閉環運作的綜合服務體系,建成中科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福州基地等高端眾創空間21個,集聚創業企業(團隊)400多個、青年創客3000多人,獲評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省級創業創新示范中心等榮譽。

    四化融合

    爭創“三創”產業園示范區

    今年數字峰會期間,高新區共簽約保利通信等9個重點數字產業項目,有9家企業入選全省數字經濟領域創新企業名單。福州高新區通過產業數字化等“四化融合”,爭創福州“三創”產業園示范區。

    產業數字化,加速了高新區軍民融合、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布局。為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該區今年生成新基建項目24個、總投資達158億元,項目數居全市第一。

    在項目集群化方面,高新區以省電子信息集團為龍頭,形成特色IC制造、新型顯示、自主計算機整機制造等“千畝千億”產業基地。實施數字經濟、光電芯片、生物醫藥、先進制造“四個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劃,形成產業鏈規模效益。

    企業梯隊化通過分行業組織實施“獨角獸計劃”“瞪羚工程”“育苗行動”,梯隊化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42家。今年,全區144家企業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102家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比增92%,涌現北卡、銳達、四創、智恒等諸多“單項冠軍”。

    園區標準化方面,創新高標準廠房招商機制,設立金控、國資、建設基金管理等10多家平臺公司,支持科技企業輕資產入駐。今年建成標準化廠房52萬平方米,創新園二期投用后迅速吸引134家企業入駐。

    開放融合

    打造區域發展新核心載體

    只要刷一下身份證,機器人就能精準匹配就業政策。日前,依托人工智能打造的就業創業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在位于福州高新區的閩臺大學生三創基地成立。

    平臺不僅能幫助求職者精準匹配就業政策,享受政策福利,還能讓繁瑣、重復性的工作由機器人處理,讓工作人員隨處可查、可問、可辦。

    “基地引入創業幫扶體系,為創業青年提供創業生態圈五大要素的有力幫扶,還為入駐園區的臺胞臺企免費提供公司注冊、政策咨詢、資質申報等服務。”該基地負責人于勇堅說,今年以來,基地不僅與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還與臺灣士林夜市團隊、臺灣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系等機構緊密合作,構建閩臺文化融合示范村。

    近年來,高新區深化與市人社局、閩江學院等的合作,建成福州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福州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閩臺大學生三創基地等一批開放創新平臺,打造開放創新新樣本,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為了深入進行開放融合,全區深化“一區多園”發展,牽頭細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考核評價辦法,推動建立“一區24園”分類管理機制,實現差異化、關聯化、一體化發展。

    產城融合

    營造宜學宜業宜居宜游環境

    走在開闊的旗山大道,兩側草木青蔥,剛剛整治完成的福建師大共融共建綠化提升段給周邊學生、市民帶來全新體驗。

    今年,高新區持續深化城市品質提升和“十位一體”綜合提升,攜手校企共融,集中攻堅解決福建師范大學遺留多年的征遷難題,順利推進旗山大道景觀提升、117縣道協和學院段等項目建設。

    “只有加強與周邊12所高校的合作,才能共同實現‘建設宜學宜業宜居宜游一流大學城’的目標。”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為發揮大學城和省會科教資源優勢,高新區通過區建校管、掛牌合作等方式,今年建成閩江師專附小、省實驗幼兒園高新區分園等13所學校,在建三級綜合醫院2所,同時啟動全區供排水改造,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四川省| 镇康县| 新沂市| 彝良县| 焦作市| 阿坝| 蓝田县| 乌拉特后旗| 新建县| 宁晋县| 通化市| 芦山县| 贡觉县| 博罗县| 建阳市| 兖州市| 长寿区| 台东县| 和田县| 济宁市| 邻水| 平泉县| 西青区| 乌什县| 庆阳市| 嘉禾县| 富民县| 晋宁县| 武平县| 洪湖市| 泊头市| 洛扎县| 龙州县| 秀山| 广东省| 繁峙县| 壤塘县| 屏山县| 华池县|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