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暖風裹挾著熱浪,拂過松山湖流域的粼粼波光。一場守護母親河的“碧水保衛戰”正在松山湖流域全線打響!面對汛期雨水沖刷帶來的河道垃圾高發期,羅源縣松山鎮河長辦聯合羅源河湖物業中心,于7月15日拉開“河道垃圾集中清理行動”的序幕,吹響了清潔水域、守護生態的沖鋒號角。
多部門聯動,一場全域覆蓋的“水上鏖戰”
本次行動以“集中突擊+智慧調度+常態守護”為核心戰法,由一支支訓練有素、責任河段明確的專業河道專管員團隊組成“清道夫突擊隊”,攜帶大型打撈設備、水陸聯合清理工具,奔赴松山湖主干河道及其支流,全方位發起“總攻”。
寬闊的河面上,打撈船破浪前行,打撈人員揮舞著長柄網兜,從水中拉起一件件沉積的“硬骨頭”:腐爛樹枝、廢舊家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雜物,長期淤積不僅影響景觀,更可能造成排澇不暢、水質惡化。水面上漂浮的塑料袋、泡沫塊也被一一收入網兜,動作嫻熟、配合默契。
專管員們手持鐵鍬、鐮刀、釘耙,化身“河岸衛士”穿梭于灌木與泥灘之間,對藏匿在河岸邊緣、灘涂濕地、橋墩縫隙中的廢棄漁網、塑料薄膜、編織袋等頑固垃圾實施“地毯式”清除。泥濘和雜草并未阻擋他們的步伐,汗水浸透綠色工裝,膠靴沾滿污泥,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守河有我”的擔當。
智能聯動系統上陣,“空地一體”協同作戰
本次清理行動,充分發揮羅源河湖物業中心的智慧化平臺優勢,精準定位水面漂浮物聚集區、隱蔽垃圾死角,為地面和水上力量提供實時“作戰地圖”,確保清理無盲區。中心實時接收各區域清理反饋,根據任務進度靈活調度人員與裝備,確保“哪里需要清理、哪里就有力量”。
河道生態數據同步上傳至羅源縣河湖生態管護平臺,實現“看得見垃圾、調得出人、清得了難”的高效閉環管理,讓治理更智慧、調度更高效、成果更長久。
統籌調度+硬核裝備,“攻堅戰”打出“加速度”
為保障清理工作高質量推進,行動現場調度有序、分工明確。大型打撈船、垃圾轉運車、防護裝備、清運包袋一應俱全。專業人員身著防水防護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作業流程,確保整個清理過程安全、有序、環保。
清理后的垃圾由專車集中運送至指定處理中心,分類轉運、集中處置,防止“二次污染”。整場行動不僅是一次集中治理,更是對標準化、制度化水域管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演練和檢驗。
從一次清理到長效守護,打造“常綠常清”生態樣板
一次集中攻堅,清除的是看得見的垃圾;而長效的物業化管理,守護的是來之不易的清澈。接下來,羅源河湖物業中心將繼續強化“日常巡查+專項清理+智能監測”三位一體管理機制,推動形成“有人巡、有制度、有機制、有成效”的河道長效管護體系。
河道專管員們的身影,將繼續日復一日地活躍在水岸之間,用精細化的日常巡查與維護,鞏固這“百日攻堅”的豐碩戰果,讓碧水長流、美景常駐。每一網打撈起的垃圾,都是對生態文明的鄭重承諾;每一寸恢復的潔凈岸線,都是為子孫后代寫下的綠色誓言。
未來,羅源縣將持續推進“河湖物業化”模式,提升河湖治理精細化、系統化、智能化水平,讓母親河“水清、岸綠、景美、生態優”成為看得見的日常,讓“碧水長流”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真實底色。(通訊員 李浩)
責任編輯:趙睿
- 羅源公路中心雨夜排澇保暢通2025-07-23
- 羅源鶴嶼村600棵古荔守望村民鄉愁2025-07-21
- 羅源鳳山鎮改造項目入選無障礙品質提升典型案例2025-07-16
- 羅源中房鎮四村連片保護開發 古道連古村 古村煥新顏2025-07-15
- 暴雨中,50米陡坡生死救援2025-07-11
- 羅源:科技助力解難題 稻浪翻涌迎豐收2025-07-10
- 羅源公路黨員聞“汛”而動2025-07-10
- 羅源:8頭牛山中走失 無人機助力找回2025-07-10
- 羅源:家門口的“解憂超市”2025-06-30
- 羅源縣:優質資源“沉下去” 優質服務“身邊來”2025-06-23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