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茶王賽于莆田舉行
專家評茶打分
N本報記者 黃凌燕 文/圖
本報訊 10月30日,莆田市農業局和莆田市海峽茶葉交流協會共同搭起“擂臺”,全市茶企、茶農共選送50個茶樣前來“打擂”,莆田市名優茶(秋茶)鑒評大賽暨海峽茶業交流協會茶王賽隆重舉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4位省級專家逐一從紙盒里抓起一把茶葉,放在手上觀察,貼近鼻子邊聞聞,然后在評測表上計分。隨后,他們走到旁邊的一張長桌旁開始品茶。現場一位前來“賽茶”的茶農說,不僅茶葉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專家評茶也讓人大開眼界。
大賽評委劉宜渠告訴記者,此次鑒評的50個茶樣是清一色的鐵觀音樣品,具有相當高的加工水平。他建議,今后的茶葉加工可以適當地向濃香型傾斜,一是消費群體多,二是易于保存。
記者了解到,目前名優茶已成為莆田市茶農增收的主打產品。莆田市農業局舉辦名優茶(秋茶)的審評和頒獎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鼓勵茶企業、茶農生產名優茶,推進茶產業的發展,不斷提高莆田茶葉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經過層層評選,仙游縣游洋鎮米升茶場選送的清香型鐵觀音獲得清香型茶樣特等獎,莆田市錦品茶葉有限公司選送的茶樣奪得“茶王”稱號。
【相關鏈接】
莆田茶產業冷思考
莆田栽培茶樹、利用茶葉已有1300多年歷史。近年來,莆田茶葉產業取得一定的發展,茶葉面積和產量在不斷增長,莆田市區茶葉店也在不斷增加,然而,莆田茶為何仍“有品無牌”?
在莆田茶葉產業發展的同時,一些存在著的問題不容忽視。首先是品種老化,生產出的高檔優質茶比例僅占總產量的20%左右,缺乏市場競爭力。其次是茶葉加工規模小、水平低,本土優質茶加工師傅少,不少企業茶葉產品仍然停留在有品無牌的階段。
目前,莆田農業部門已經意識到茶產業發展的問題,在莆田茶產業發展有了基礎、有了優勢、有潛力,有前景的前提上,將以“一穩定三提高”,即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提高效益為發展思路。在“十二五”期間,將適當擴大茶葉種植規模,加快老茶園的品種更新改造,建設一批優質品種茶園,扎實莆田茶葉產業發展根基。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