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料廠紅色的塑料管不斷地將石粉水排入渠中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見習記者 吳智飛 實習生 陳小芳 文/圖) 二十幾年前,莆田秀嶼區東嶠鎮前沁村攔海圍田,開辟一條灌溉渠,引東圳水庫的水,在原來的鹽堿地上種莊稼。而今,一些地方石料加工廠沿渠作業,使得這條灌溉渠清水變墨汁,惡臭難當。
石粉堵水道鴨子戲污水
在秀嶼區東嶠鎮前沁村,未到渠邊就已聽到一陣陣轟鳴聲,記者看到這條水體已經變黑,充滿異味的水渠。渠邊有個石料加工廠正在切割大理石,自來水不停地沖刷著石頭的切割面,石粉隨著自來水沿著一條紅色的管道被直接排入渠中。
在小渠中央,石粉不僅擁堵了水道,其堆砌起來的“小洲”也躍出水面。遠遠望去,灌溉渠被幾道網攔腰截住,網中盡是鴨子。有些鴨子停在渠邊的埭笏公路邊,有些鴨子在渠中悠閑地游弋,有時又被驚起,將墨色的渠水翻卷起來,白色的泡沫隨著波浪久久無法消散。
據悉,這個養鴨場和石料加工廠都已經差不多有十五年的歷史。養鴨場有上萬只鴨子,對于依渠而建的養鴨場,渠道就是天然的后花園和化糞池。鴨場主在渠岸邊每道網內都筑起一道小坡,坡上放有一個暗紅色的飼料盆。放養的鴨子隨時可以上岸覓食。
而石料加工廠在歷史上也是幾經易手,但由于緊鄰渠道的天然地理優勢,這塊地方作為石料加工廠一直未曾被荒棄過。據石料加工廠內的工人介紹,這個廠子主要是做石料切割,有兩個切割輪,最近每天都要兩個切割輪同時工作到深夜。對于直接排入渠道中的石粉,他們雖然覺得不恰當,但也表示沒有其它辦法。
灌溉渠曾是本地生命渠
小渠邊,放眼過去,盡是綠色的莊稼和蘆葦。前沁村的田地里能夠種出木麻黃、大小麥、花生、大豆等植物。
二十幾年前,還沒有這條渠,只有無盡的大海。為了開墾出農田,當地生產隊發動村中青壯年,修建了一道六孔拱門做水閘,并從東圳水渠中挖出一條彎曲的渠道,穿過整塊田地。每到落潮時,關閉水閘,將來自東圳水渠的淡水留在渠中。這條小渠穿過四個村子,灌溉了七百多畝的田地。
“當年剛修好渠道的時候,水是清凌凌的。鹽堿地上能夠收獲莊稼,這才維持了我們鄉里人的生活?!痹谇叺牟莸厣戏叛虻亩蠞h說。董老漢今年78歲,當年修完渠道后,他也在新開墾的田地上種過莊稼?!爱斈瓴疾葑?,現在才有成片成片的綠草地?!彼氖种形罩桓窀停窀捅M頭拴著一個飲料瓶,飲料瓶中有一粒石子,他的十幾只黑羊正在草地上啃草。他已經不種莊稼了,他覺得渠道被污染還有上游一些養豬戶以及農田中亂用農藥的原因。
據悉,莆田市正在重點扶持“七化”標準畜禽養殖,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產品安全化、環境美綠化”。預計至2015年,力爭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生豬達90%以上,肉禽達95%以上,蛋禽達90%以上。
莆田市環保局環境監測支隊表示將立即督促秀嶼區環保局前往調查,對于造成水體污染的工業和禽畜業工廠一定會嚴肅處理。
責任編輯:林勇慶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