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150天,對標看齊,合力奮進。”入秋以來,莆田全市上下圍繞著全年目標任務,在項目一線主戰場發起了新一輪沖刺:在湄洲灣北岸開發區,羅嶼島整島搬遷工程有序展開,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散貨中轉基地將在這里崛起;在莆田高新園區,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搬遷擴建工程加緊推進,首期60萬噸生產線將于11月投產;在秀嶼區,華錦紡織產業園1#廠房抓緊設備調試,即將投產……
上個月,中共莆田市委六屆十二次全會討論通過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方案》,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打造莆田產業升級版。眼下,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為抓手,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在各行各業掀起熱潮。今年1-7月,莆田市重點培育的三個支柱產業和三個新興產業累計完成產值965.1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比重57.5%,對規模工業增長貢獻率80.1%。
項目一線熱火朝天,基礎設施配套也在迎頭趕上。連日來,市、縣(區)兩級領導專門協調解決交通建設項目存在的問題,對滯后項目一一分解,要求倒排施工計劃,加大要素投入。
為確保完成年度任務,相關部門積極當好各大項目的“后勤部”,為一線不斷輸送優質服務。
在園區配套上,目前全市碼頭、鐵路、公路、水電基礎設施已輻射覆蓋各工業園區,基本能滿足園區產業發展需求。今年6個園區再梳理安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12個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在服務企業融資上,莆田市建立“一個行業、一個政策、一個協會、一個資金池”機制,成立8支行業互助成長基金和政府應急轉貸資金,通過“增信增貸”,破解企業融資困難;在降成本上,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地成本、融資成本、管理成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醫保繳費費率降低1.3%,為全省最低,每年為企業減輕負擔1.3億元;在簡政放權上,公布實施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各項行政審批的辦理環節基本壓縮在4個以內,承諾時限控制在法定時限60%以內……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莆田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實現499.6億元,同比增長8.7%,增幅保持全省第一位;工業投資累計完成318.7億元,同比增長10.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工業用電量累計用電3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7%,居全省第一位。(記者 卞軍凱 陳榮富 通訊員 林劍冰)
責任編輯:周冬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荔園路汽車站旁橋梁護欄缺失 數月未修復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