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領導的金融事業,歸根到底要造福人民”,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對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與實踐探索,始終貫穿著“金融為民”的價值主線。
新時代以來,推進金融精準扶貧,有力支持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推動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 (節選自新華社《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與實踐啟示》報道)
寧德金融監管分局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普惠金融實踐,立足寧德山海資源稟賦,著力樹導向、優供給、強保障,推動構建具有寧德特色的綠色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監管領航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導向引領謀篇布局。明確將推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納入全市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工作要點,印發《普惠和綠色金融試點創新經驗復制推廣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推動形成“監管引導、機構專營、多方協同”的綠色普惠金融格局。10項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多方協同凝聚合力。強化橫向聯動,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一攬子金融支持措施,助力特色產業綠色轉型。福安金融監管支局聯合商務等部門印發《福安市船舶修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指導金融機構制定適配總計1.8億元的授信方案,先期支持建造357艘電動船舶及相關配套設施。霞浦金融監管支局聯合地方金融部門出臺《霞浦縣藍色金融行動方案》,引導信貸資源向海洋全產業鏈延伸,累計發放相關貸款94.7億元。
考核評價促推轉型。制定《寧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監測評價辦法》,將綠色金融納入實體經濟評價中,推動銀行機構合理設置綠色金融業務考評指標,建立完善綠色金融服務盡職免責制度,加快經營管理綠色轉型。全市銀行業已成立12個綠色金融中心(網點)、14支綠色金融專業團隊,全省首個“森林四庫聯動專營銀行”落地寧德。
全省首個“森林四庫聯動專營銀行”落地寧德
優化供給 金融活水滴灌更加精準
豐富產品激活藍色海洋經濟。引導銀行機構圍繞漁排、養殖權、海產活物等生產要素創新產品,推出玻璃鋼撐桿養殖貸、海參倉單質押貸等46種特色貸款,大力推廣海洋專用設備抵押貸款、水產訂單融資等模式,有效滿足涉海主體資金需求。至2025年5月末,全市海洋產業信貸余額216.78億元,惠及戶數7.87萬戶。
平臺賦能壯大金色茶葉經濟。鼓勵銀行機構依托福鼎白茶溯源平臺,先后推出“福鼎白茶e貸”“茶企托管貸”等產品,成功落地全省首筆農業類氣候貸。支持銀行機構參與由政府、金融部門、合作社組成的茶產業銀企對接平臺,以民間契約簽抵押承諾書的形式實現有效增信,破解茶農貸款擔保難題。至2025年5月末,全市銀行業發放茶產業貸款超140億元。
創新模式支持綠色農林經濟。鼓勵銀行機構主動融入“金融+產業+生態”一體化模式,推出“碳匯貸”“林e貸”等綠色金融產品,聯合林業部門創新林業產業經營票證,高效盤活林業資源,推動萬畝林地實現“一畝林地,多重收益”。至2025年5月末,累計發放林下經濟相關貸款17.64億元。
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產業信貸業務支持力度
保險破題 農業農村主體更加安心
解“看天吃飯”之憂。針對農業產業易受天氣、蟲害影響老難題,引導保險機構量身定制茶葉低溫指數保險、油奈采摘期氣象指數保險、海水養殖指數保險等特色險種,推動全國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落地寧德。至2025年5月末,已為7.5萬畝農產品產地提供超2億元保險保障。
解“價賤傷農”之困。鼓勵保險機構聚焦農產品市場風險創新保險產品,設計開發花菜價格指數保險、大黃魚價格指數保險、生豬期貨價格保險等險種,引入地方財政支持,發揮農險補貼杠桿作用,實現“市場定價、保險托底”,解決農戶農企后顧之憂。
解“安全生產”之難。指導保險機構融入漁旅融合產業項目,圍繞漁業生產關鍵風險環節推進投保增戶擴面,填補海上生產風險保障盲區。至2025年5月末,為5100余名漁船作業人員、2.24萬名養殖工人提供超96億元保險保障;試點投放短期涉海旅游意外險產品,為2.12萬名游客提供43億元風險保障。
人保財險寧德分公司在果園現場查勘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監管動態 頻道推薦
-
福建金融監管局舉辦首期金融機構高管合規培訓2025-07-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