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師范學院“潮涌閩海,和合致遠”社會實踐隊深入莆田、泉州、廈門三地,開展為期兩周的實地調研,通過考察福建海洋文化的生動實踐,深刻感悟其“和合”特質,探索新時代海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路徑。
石刻鐫文明:觸摸海絲“和合”印記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實踐隊駐足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研讀珍貴史料,漫步江口碼頭感受古渡滄桑。開元寺、清凈寺與天后宮靜靜矗立——紫云屏的中式浮雕與阿拉伯文拱門相映成趣,蓮花紋石柱與媽祖信仰彼此交融。這些跨越宗教、地域的文化遺存,成為海絲文明“兼收并蓄”的生動注腳。學子們以手撫石,在古跡中解碼了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深層基因。
媽祖連四海:尋根“和合”精神紐帶
莆田之行中,實踐隊在博物館深研媽祖文化脈絡。這一源于海洋的信仰,以“立德、行善、大愛”為核心,映照出福建海洋文化“以和為貴”“守望相助”的價值取向。如今,媽祖信仰已超越地域,成為聯結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湄洲祖廟前老人質樸的“大家都是一家人”,道出了媽祖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劑的本質,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東方智慧。
▲實踐隊在湄洲島媽祖祖廟參觀學習
山海共相依:聆聽生態“和合”交響
在廈門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隊員細致觀察黑臉琵鷺棲息狀態;在海洋研究所學習珊瑚礁保護知識;在木蘭溪治理展示館理解流域科學治理。玉湖畔的水質采樣數據印證了生態治理成效。走訪村民時,“溪水清了,紅團、荔枝暢銷”的喜悅,讓學子們深切體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人海和諧真諦。
▲實踐隊在莆田木蘭溪治理展示館前合影
創新續文脈:激活“和合”時代基因
實踐隊聚焦傳統文化的創新實踐:泉州蟳埔村將“簪花圍”非遺融入文旅與短視頻,讓漁家頭飾變身年輕人追捧的“文化潮品”;莆田下山村以“海洋+文化+科技”模式開發媽祖IP文創,更探索出“零碳文旅”新路徑,帶動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25%,年旅游收入突破2000萬元。傳統與現代在此實現“和合共生”。
▲實踐隊在泉州蟳埔村走訪調研
青春擔使命:傳承“和合”向未來
調研讓學子們深刻認識到,“和合”精神既是福建海洋文化的精髓,更是中華文明應對時代挑戰的重要智慧。他們將調研成果轉化為5期思政微課廣泛傳播,并依托專業投身海洋科研,以“挑戰杯”項目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未來,這群青年將以“賡續”代替“傳承”,既守護“和合”根脈,更以創新拓展其邊界——讓千年海洋文明在新時代潮涌不息,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泉州117套保租房下月選房 今日下午5點前提交申請2025-07-24
- 泉州:擁抱AI“智造”浪潮2025-07-24
- 第九屆海峽兩岸食品交易會意向成交195.68億元2025-07-24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寧德師范學院師生在行走的思政課中體悟思想偉2025-07-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