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國臺灣網(wǎng)9月3日訊 近日,為期五天四夜的“文化交融 藝同脈動”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在廈門市海滄區(qū)東孚街道舉辦。來自臺灣龍巖市長汀縣和廈門市海滄區(qū)的42名青少年,在一場深度探索閩南文化之旅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在廈門市海滄區(qū)舉辦。(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本屆夏令營的營員由17名來自臺灣、8名來自龍巖市長汀縣騰飛學校、17名來自海滄本地的學生組成,42名營員手相牽、心貼近、情更深。此次夏令營既是一次生動的“兩岸融合”探索,又是一場共赴“山海協(xié)作”的實踐。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海滄區(qū)東孚街道關工委主任伊黎為來自臺灣的營員代表授旗。(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海滄區(qū)東孚街道關工委主任伊黎為來自臺灣的營員代表授旗。伊黎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夏令營,兩岸青少年能夠快樂并且深刻地體驗閩南文化,同時也希望兩岸青少年在交往中種下友誼的種子,在海峽兩岸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梁,讓情誼長久延續(xù)。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臺灣帶隊老師為海滄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東孚民俗文化藝術協(xié)會會長陳原來贈送紀念品。(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延續(xù)往屆傳統(tǒng),兩岸營員以“1+1”的模式,即一個臺灣學生對應一個大陸學生,結成對子。同吃、同住、同玩、同學,這種親密的伙伴關系讓營員們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分享彼此的快樂與成長。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營員們同吃、同住、同玩、同學。(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參觀百姓院子、東埔瑪瑙一條街、廈門蝴蝶博物館,體驗兩岸劍獅臉譜、非遺手編,欣賞兩岸青年森林音樂會,開展閩南美食大比拼、兩岸家風和民俗節(jié)日交流……五天四夜的時間里,夏令營精心安排了豐富的閩南文化探索體驗,讓兩岸青少年更加透徹地了解廈門、讀懂閩南。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營員們同吃、同住、同玩、同學。(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本次夏令營為兩岸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的交流舞臺。活動期間,營員們走進東孚街道山邊社區(qū),同臺舉辦一場文藝展演。中國鼓藝、舞龍舞獅、雜技、創(chuàng)意藝陣、傳統(tǒng)武術等展演,集中呈現(xiàn)了閩南傳統(tǒng)藝術之美,帶領青少年走進傳統(tǒng)藝術的殿堂,讓傳統(tǒng)技藝得以承續(xù),涵養(yǎng)兩岸青少年熱愛鄉(xiāng)土及兩岸同根同源的情懷。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圓滿收官

    營員們同吃、同住、同玩、同學。(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我在這次活動中體驗到了平常體驗不到的內容,像陶藝、木雕和漆扇等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1+1’家庭友誼活動,我和這次的營員一起煮飯、吃飯和聊天,給我非常新奇的感覺。”第一次來大陸的臺灣新生代舞蹈團團員陳柏樺說。

    “第二次來到廈門,一樣收獲滿滿,大家還是這么熱情,感謝這次的文化交流,讓我又有機會吃到非常好吃的美食,認識新的朋友,也讓我遇到去年‘1+1’的朋友。”來自臺灣永新彩藝藝術團的賴怡華充滿期待地表示,希望明年能繼續(xù)參加學習,繼續(xù)結交新的朋友。

    廈門與臺灣隔水相望,兩岸同胞同宗同祖、血脈相連,有著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俗,說著同樣的閩南語,唱著一樣的童謠。到今年,兩岸青少年閩南文化探索夏令營已經(jīng)舉辦了四屆,每一屆參加夏令營的臺灣學生回到臺灣以后,都與大陸結對的同學保持互動,訴說成長點滴、傳達兩岸發(fā)展變化。

    此次夏令營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兩岸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也進一步推動了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國臺灣網(wǎng)、廈門海滄區(qū)委臺辦聯(lián)合報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融水| 定日县| 怀宁县| 大英县| 临泉县| 修水县| 遂溪县| 德清县| 渝中区| 霸州市| 庆元县| 射阳县| 肇源县| 岢岚县| 康定县| 克拉玛依市| 宜川县| 德惠市| 建宁县| 天全县| 珲春市| 罗山县| 宜兴市| 沭阳县| 湖北省| 将乐县| 井冈山市| 扎兰屯市| 阳曲县| 微博| 修文县| 平陆县| 海晏县| 平乡县| 叙永县| 中超| 平武县| 财经| 济源市| 桐柏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