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鼓勵的誤區,給孩子客觀具體的評價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不斷的鼓勵與夸獎,結果導致不敢批評孩子,甚至不敢說實話。其實,孩子的成長應當是在不斷的自我矯正過程中度過的,如果缺少真實的評價,就會使得孩子走入自我認識的盲區。
作為家長,在像孩子反饋意見的時候,應該采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能夠接受的方式,指出孩子應當改進之處。例如,當楚蓉的繪畫作品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時,家長所作的不應該是一味地彌補夸獎缺失,而是應當以“我們一起看一看,如何讓這幅圖畫變得更美……”等方式,指導孩子的繪畫技藝,提升孩子的繪畫感覺。
同時家長在賞識孩子的時候,應該具體描述孩子的什么行為得到了賞識。因為孩子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占優勢,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很具體,因此父母要善用建設性的贊美,少用評價式贊美。比如,孩子畫了一幅好畫,父母要避免用評價式的言語:“啊,畫得好美,你真是一個小畫家!” 這種評價比較極端,會讓孩子養成對高期望評價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像蓁蓁媽媽就會很具體地贊美:“寶貝,你的顏色用的很好,藍色和紅色混在一起的顏色太美啦?!彼龝唧w描述蓁蓁在主題、構圖、色彩、創新等方面的長處,這種客觀的贊美讓孩子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自己在哪一方面還要發揚光大。孩子得到的不僅是贊美和激勵,還提高了認知水平,得到了具體的指導。因此,對于孩子來說,描述事實遠勝于空洞的贊美。
注意區分鼓勵和稱贊的區別,給孩子最真誠地鼓勵
很多的父母認為他們稱贊孩子就是鼓勵孩子,他們沒有認清稱贊可以是鼓勵,但是不等于鼓勵。表面看來,稱贊和鼓勵是在相同的過程中產生的。這是因為稱贊和鼓勵二者都注重再積極的行為。其實,稱贊是鼓勵的一種,是以競爭為基礎,獲勝者才能得到,是有最好的意思。事實上。父母親再稱贊孩子時的心態是:如果你做我認為好的事情,你將會從我這里得到承認和重視(有價值)作為獎賞——稱贊是想用外在的建立來激勵孩子。但是鼓勵是對孩子的努力和改進而言,不管這努力和改進多么微小都可加以鼓勵。圓圓想參加手工比賽,每天都在認真地練習。她對媽媽說:“媽媽我可能不行,錚錚剪的小兔子可好看了,我一定賽不上?!? 圓圓的媽媽對圓圓說:“我記得,前兩天你剪出來的圖畫還沒有這么漂亮,寶貝,你已經進步很多了?!眿寢尩墓膭钭寛A圓很開心,也更有信心了。
同時,鼓勵使用的時機也是有區別的。鼓勵是在孩子表現低落的時候也給予,孩子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當他們面對失敗時,父母也可加以鼓勵。但是稱贊就不能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稱贊和懲罰一樣,是控制的方法。
Tips:稱贊時候等于鼓勵,可視以下情況而定:
父母的目的:如果你真誠的意愿視鼓勵,而不是要控制他,你的贊美就是鼓勵。
孩子的目標:如果孩子尋求稱贊是為了要大人注意他,那么贊美反而會把孩子教成沒有主見、具有依賴性。如果孩子傾向于追求權力或報復,贊美反而會使他們挫折不安,原因使他們心中想要做的使反抗和擺平。
孩子接受贊美的方式:如果孩子對這個稱贊本來就沒有期盼或要求,那么這個贊美就是鼓勵。
鼓勵孩子的時候,不要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上價值判斷。很多的時候我們用使用積極的判斷和積極的評價,而這種評價顯示了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見,而不是幫助孩子相信自己。
(本文案例系真人真事,真實身份已隱去)
專家介紹:聞心,北京東明蓮洲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學前教育學會會員。兒童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咨詢、親子關系咨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