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關(guān):款式
不選筷子
不少媽咪認為,用筷子有助于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于是早早就鼓勵孩子學習拿筷子吃飯,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筷子的使用須通過手部、腕部、肘部、臂部甚至肩部的多個關(guān)節(jié)的精確協(xié)調(diào)配合,并不是5個手指的簡單屈伸動作,而孩子在2周歲之前學習此操作有較大困難,還可能會因為動作不協(xié)調(diào)而令自尊心受挫,同時還易造成危險。建議在孩子3歲前用勺子,3歲以后才練習使用筷子較妥,而且不能讓孩子單獨使用筷子,以免發(fā)生戳傷意外。
不選尖銳餐具
很多媽咪為了追趕時髦,而訓練小寶寶用西式餐具。其實與筷子同理,西式餐具中的刀、叉都既堅硬又尖銳,容易將孩子的口唇刺破。如果孩子跌倒,還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外傷。此外,不銹鋼的飯勺也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制造工藝粗糙的鋒利毛邊危險性就更大。
不選“奇形怪狀”
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提高食飯的積極性,很多商家千萬百計推出各種造型的奇特餐具:如方形、六邊形等。這些“奇形怪狀”的餐具最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如一些有卡通造型的勺子對于剛開始學習使用餐具的寶寶而言,更是不好拿,很有可能從手里滑落。同時由于這些餐具都免不了有棱有角,如果寶寶用它吃飯或拿它玩耍,就有發(fā)生危險的可能。此外,造型復雜的餐具在清潔的時候有一定難度,如果餐具清潔不好,就有微生物滋生的可能。有些餐具由于形狀、設(shè)計或質(zhì)地上的原因往往不能進行高溫消毒,由此油污和細菌比較容易附著在上面。
不選過大或過小的餐具
過大的餐具孩子的小手不易掌控,而過小的餐具又可能使得孩子用餐時湯湯水水溢出,等于是人為地給孩子學習自行用餐增加了難度。有些媽咪為了方便,讓寶寶用大人的餐具,其實也不好。大人用的餐具是為成年人設(shè)計的,無論從體積還是重量上對孩子都不適合。此外,寶寶跟大人合用餐具容易被大人的疾病傳染。
第三關(guān):清潔
清洗要及時
寶寶餐具要定期進行消毒和清理工作,每次使用以后就要立即清理。像奶瓶、奶嘴、吸管等都應(yīng)該用相應(yīng)的清洗刷來刷洗。玻璃餐具用尼龍清潔刷,而塑料餐具則應(yīng)該使用海綿清潔刷,因為尼龍刷容易把塑料餐具的內(nèi)壁磨毛,更易淤積污垢。
消毒更重要
為了防止病從口入,寶寶餐具等僅僅用常規(guī)清洗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消毒。消毒有好多種,耐用又有效的方法就是煮沸消毒,采用蒸汽來殺死病毒與細菌。傳統(tǒng)的煮沸,要看著火和控制煮沸的時間,餐具消毒一般需持續(xù)20分鐘。
防二次污染
消毒完畢的餐具應(yīng)該妥善收放,切忌再用抹布擦拭,以防二次污染。最好的做法是把消毒后的餐具自然風干,然后放在一個干凈干燥密封的容器內(nèi),有需要再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