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行為延伸
通過對比,研究人員發現,那些當年被認為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善于動腦,講話流利,總是試圖控制局面并表現出高度智慧;而當年被老師認為不健談的孩子,中年時多表現為缺少主見,遇挫折容易放棄,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當年被認為適應性強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現出樂觀開朗,善于動腦,講話流利;適應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態度消極,缺少主見,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當年被認為易沖動的孩子,成年后傾向于大聲說話,興趣廣泛,健談;不易沖動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現得膽小害羞,與人保持一定距離,缺乏安全感。
當年被認為自我貶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內疚,喜歡尋求安慰,愛講自己的消極面,愛表達不安全感;自我貶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傾向于愛大聲說話,善于動腦,表現出優越感。
難以改變性格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學里弗賽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內夫說,研究結論令人吃驚。
“我們仍可辨認為同一個人,”他說,“這正好說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環境,追隨你一生?!?/P>
先前研究顯示,雖然人的性格可以改變,但這并不容易。
內夫說:“我們認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學層面的一個部分。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仍對人的行為構成影響,但我們必須承認未來行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P>
由此可見,3歲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出生到3歲這個階段稱為嬰幼兒期,這個階段是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下面的成長規律:
1.性格: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歲之前就已經定型,3歲之后變化不大;
2.智商: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在3歲之前就已經完成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3.學習:3歲之前是兒童的感覺、記憶和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最為敏感的時期,3歲之前的學習活動將事半功倍;
4.身高:3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發展最為關鍵的階段,3歲之前對身高造成的損害將永遠無法彌補。
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3~7歲這個階段稱為學前期。所謂“7歲看老”是指在7歲時幼兒的個性傾向開始形成,7歲之后,基本上就難以重新塑造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