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新聞網11月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雅 通訊員 吳成園)“獲稻畢工隨曬谷,直須晴到入倉時。”眼下,在永泰丹云鄉的原丹云中心小學操場上,村民們正把新收割的稻谷倒在拼墊上晾曬,傳統的“曬秋”成了鄉村一道豐收好風景。

    這一批稻谷種植在丹云村天臺山下,它們有個特別的名稱叫作鴨稻米。

    那么,什么是鴨稻米?據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建生介紹,這是立體循環農業種植出的綠色生態大米,采用現代稻、鴨共生種養模式,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里,放養出生20天的小鴨。鴨子在稻田里為水稻除蟲施肥,刺激秧苗生長;同時,稻田也為鴨子提供棲息場所和食物。這樣不僅能養出肥美的稻花鴨,還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可謂一舉兩得。

    據悉,經過多次勘探,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最終選擇了丹云鄉天臺山桃灣谷里一塊撂荒了近20年的土地,作為合作社種養循環示范基地。今年4月開始開荒,5月育秧,6月插秧,7月初引進300多只活動性強的莆田黑鴨,形成了一個自我完善的食物鏈模式。

    今年他們試種了甬優15、白沙428和當地黑糯米三個水稻品種。依托良好的生態種植模式,合作社26畝稻鴨共生養殖田迎來了豐收,年收益約20萬元。

    國仁農業專業合作社還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在示范成功后,他們要從規模化到產業化再到品牌化,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未來,合作社將繼續以“生態養殖、種養循環、三產融合、綜合合作”為理念,依托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采用“一村一社區”的城鄉對接方式,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產業,幫助農民實現共同富裕。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西乌珠穆沁旗| 塘沽区| 五寨县| 江陵县| 鲁甸县| 墨江| 昌平区| 汾阳市| 马尔康县| 峡江县| 六枝特区| 达孜县| 西乌| 华坪县| 洪洞县| 江都市| 延庆县| 九台市| 湾仔区| 黄石市| 开阳县| 石渠县| 安新县| 土默特右旗| 玉门市| 梓潼县| 信丰县| 资讯 | 铁力市| 丁青县| 琼结县| 南京市| 文昌市| 资中县| 绥棱县| 民勤县| 莆田市| 禹州市| 宜昌市|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