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日前,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基因組中心張積森團隊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同源多倍體甘蔗細莖野生種的近期基因組演化研究》的論文,這是基因組中心團隊繼2018年解析甘蔗基因組后的又一重大進展。該研究為甘蔗的基因組輔助育種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食糖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保障食糖供給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據了解,中國近年來糖料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其中甘蔗占全國糖料種植面積的90%。

    “我國是全球第三大產糖國,甘蔗制糖業現已成為我國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張積森教授稱,現代栽培甘蔗是100多年前高貴種與細莖野生種人工雜交后產生的,但由于細莖野生種遺傳背景的高度復雜,百余年來,甘蔗屬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未解之謎,極大地限制了現代甘蔗育種的進程。

    據介紹,世界各國育成的甘蔗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后代,由于遺傳背景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產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

    為了研究細莖野生種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張積森團隊基于高質量的細莖野生種基因組,對分布在世界范圍內的102份割手密材料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同時開發了一種鑒定細莖野生種染色體基數的基因組學新方法,為甘蔗遺傳背景的鑒定提供了重要策略。

    據介紹,此項成果是該基因組中心團隊在甘蔗領域發表的第二篇《自然遺傳學》研究論文,這兩篇研究論文是近60年以來甘蔗研究領域發表的刊物級別最高的論文。張積森表示,下一步,團隊將全面解析甘蔗遺傳背景,開發分子育種和基因芯片,從糖分、抗性和適合機械化種植等方面全面優化,盡早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記者 張笑雪)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当雄县| 中牟县| 桃江县| 济阳县| 昭平县| 元谋县| 边坝县| 宣威市| 抚松县| 麦盖提县| 布尔津县| 建宁县| 白玉县| 雷州市| 称多县| 当涂县| 南阳市| 汶川县| 阿克苏市| 鸡泽县| 洪江市| 肇州县| 休宁县| 西吉县| 洛扎县| 浮梁县| 调兵山市| 黔江区| 句容市| 合山市| 巴彦县| 斗六市| 东光县| 丹阳市| 巢湖市| 垫江县| 启东市| 汉源县| 威远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