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開欄語

    摩崖石刻是書法藝術、雕刻藝術的高度濃縮,咫尺之間,一覽千年。

    作為閩都文化發祥地,鼓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自唐代以來,許多文人墨客留下大量寫景抒情的摩崖石刻,散見于“三山”、西湖、坊巷名居、寺廟宮觀中。這些摩崖石刻是閩都文化寶貴的實物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守護好中華文脈,讓文物活起來”。摩崖石刻所蘊含的人文歷史價值,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知其所來,明其將往。摩崖石刻是展示古老福州的一扇窗口,是彰顯福州風貌,孕育未來希望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23日起,鼓樓區委宣傳部與福州日報社聯合開設《閩都文化·鼓樓摩崖石刻》專欄,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時空,品味錦繡三山、人文鼓樓。

    烏山頂的“壽”字摩崖石刻。

    烏山頂的“壽”字摩崖石刻。

    “后牧民,天乃食。維社稷,作稼穡。風雨雷,贊生殖。協時日,祭有秩……”這些充滿民生情懷的文字,來自烏山摩崖石刻大宋福州社壇銘,它提醒后人:社祭要懷敬意,須以德政為先。

    烏山是福州“三山”之首,現存160多幅珍貴的摩崖石刻。

    早在1961年,烏山摩崖石刻就被列入第一批省級文保單位。1990年至1996年,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多次到烏山調研,并提出“還山于民”。200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啟動烏山歷史風貌區一期保護修復工程,2018年又推進二期保護修復建設。在落實“還山于民”的進程中,烏山摩崖石刻歷史文化瑰寶重煥光彩。

    唐大書法家留下“鎮山之寶”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鼓樓區園林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李建國又一次“客串”向導,向外地來榕的學者、游客介紹“蓬萊仙境”烏山。崖石嵯峨、草木蔥蘢,烏山上的每一處摩崖石刻都值得細細品味。

    “從唐至清,許多來游的官宦名家、文人墨客在烏山留下筆跡,題刻字體有篆、隸、楷、行、草,形式有榜書、題名刻、紀游刻、記事刻、詩刻、祈福刻等。”李建國說,其中般若臺銘石刻年代最為久遠,可謂烏山“鎮山之寶”。

    般若臺銘勒刻在烏山石林景區一塊巨大巖石上,高近4米、寬近2米。全文4行、24個篆字:“般若臺 大唐大歷七年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造李陽冰書。”每字長約40厘米、寬25厘米。“般若”是梵語,寓意“智慧”。李陽冰,字少溫,是“詩仙”李白的族叔,擅長小篆,書法風格“勁利豪爽、風行而集”,與“小篆之祖”秦相李斯合稱“二李”。

    李陽冰未到過福州,但族人、時任著作郎兼監察御史李貢向他討得般若臺銘墨寶后,刻于烏山上。烏山般若臺銘石刻名揚天下。李白稱其:“落筆灑篆文,崩云使人驚。”康有為稱:“篆書大者唯有少溫‘般若臺’,體近咫尺,骨氣遒正,精采沖融,允為楷則。”

    烏山般若臺銘石刻可謂是開啟了歷史文化名城福州摩崖石刻的文化曙光。清初顧炎武《金石文字記》中說:“唯李陽冰般若臺銘在三山為最古。”

    眾多官吏傾吐家國情懷

    烏山南麓,摩崖石刻“冰壺”是重要景點,其碩大的字體端直挺秀、工整有力,吸引許多游客駐足。

    “冰壺”取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作《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將純潔冰塊放進晶瑩玉壺里的藝術形象,寓意清廉正直、一塵不染的品格。

    榜書“冰壺”落款為“煙霞病叟”,乃明代林廷玉之稱號。林廷玉是福州人,官都御史,相當于今檢察官,職責主要是對官員進行監察、彈劾,處理違法亂紀。

    在朝期間,林廷玉經歷了明代最大的科舉舞弊案以及福州士兵索餉嘩變兩件大事,深知“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的道理,因此以“冰壺”勒石。

    中華廉政文化源遠流長。“冰壺”之所以引人關注,還與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一脈相承。“廉者,政之本也。”烏山石刻“冰壺”,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飽含亙古不變的警示意義。

    歷朝歷代,不少福州本地或在外榕籍官員來到烏山,觸景生情,通過摩崖石刻抒發了滿腔家國情懷。

    23幅“新”摩崖石刻面世

    烏山二期保護修復提升工程,新發掘了23幅摩崖石刻。歲月悠悠,它們有的被建筑物掩蓋,有的埋藏在土方下。隨著修復提升工程順利完成,23幅摩崖石刻重見天日。

    烏山是一座“執政為民”的理念之山。烏山摩崖石刻很多是福州的官員所題,題刻內容飽含親民、愛民、勤政思想。烏山二期保護建設中顯露出來的大宋福州社壇銘題刻就是其中代表作,為北宋時期福州知州事柯述所作。“知州事”相當于現在的市長。

    大宋福州社壇銘及題記,勒刻在兩塊巨大的巖石上,聳立于鄰霄臺旁側。銘文寫道:“……維社稷,作稼穡。風雨雷,贊生殖。協時日,祭有秩。后之人,敬勿斁”,提出了鞏固江山社稷,發展農業生產,敬畏大自然的理念,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發出“為民祈報,政莫先焉”的執政宣言。

    觀賞烏山摩崖石刻,既能了解“一座烏山,半部中國書法史”的豐富內涵,又仿佛徐徐展開一部記錄唐至明清福州官員履職盡責擔當的執政實跡與思想理念的文化史。這些優秀的古代官員,保護一方江山,守護一方百姓,他們的事跡留在了烏山上,留在了歷史中,人們崇敬著他們,保護好他們留下的題刻,為他們在這座歷史文化古城中鄭重地留下了一方位置。(記者 雷巖平 劉珺朱丹華/文 池遠/攝)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树县| 永年县| 阿拉尔市| 吐鲁番市| 商河县| 务川| 吉木乃县| 嘉定区| 双鸭山市| 长泰县| 茌平县| 南昌市| 集贤县| 灵川县| 沈阳市| 开江县| 栖霞市| 江油市| 固阳县| 辉南县| 井冈山市| 青川县| 定边县| 油尖旺区| 富蕴县| 莎车县| 清远市| 新郑市| 黑龙江省| 淮南市| 芦山县| 汪清县| 濮阳市| 维西| 福海县| 巴彦淖尔市| 沂源县| 桂阳县| 镇平县| 永州市|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