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攜手探索鄉村振興之美

    長樂引入臺灣團隊,推動閩臺鄉建鄉創合作

    田間地頭、村頭巷尾,不乏臺灣人才測量、溝通、建設的身影;在臺灣團隊的案頭,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在逐漸完善……在吳航大地上奔走著的一個個臺灣團隊,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縮影。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樂區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兩岸同根的鄉村為舞臺,以閩臺互補的鄉建鄉創為載體,借鑒臺灣社區營造經驗,引入臺灣團隊開展駐村“陪護式”服務,打造“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設計下鄉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

    找準路子

    打造小品藝術聚落

    “完成技能培訓后,我們將入駐鳥語林為游客提供彩繪、拓印、烘焙等手工DIY體驗,收入也能翻一番!”前不久,吳村村村民姚珍帶著五年級的女兒前往羅聯鄉建鄉創中心,參加彩繪鳥屋親子活動,陪伴孩子的同時,自己的彩繪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姚珍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源于駐村服務的黃德祐臺灣團隊。從進駐吳村村開始,福建噶瑪蘭設計服務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羅聯鄉臺灣團隊負責人黃德祐就帶領成員走村入戶,征詢意見。

    在與羅聯鄉黨委政府及吳村村返鄉創業人才共同探討后,黃德祐團隊為吳村村“量身定制”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以發展“吳村小品藝術村”為定位,通過場景、文創、共建、產品、活動等七個環節,通過打造陶源里文化創意區域、羅聯鄉建鄉創中心、保甲文化創意園區、鳥語林四大區域,形成“網紅效應+產業目標+村民培育”相結合的模式,提供“IP+”深度體驗,盤活吳村村現有資源,挖掘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振興。

    “期待在臺灣團隊的幫助下,吳村村可以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設計理念的惠民空間,既改善村民生活和人居環境,也助力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成為長樂首個富有閩臺融合發展特色IP的小品藝術文旅村和閩臺鄉建鄉創樣板村。”羅聯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林楊斌對未來鄉村振興發展滿懷期望。

    因地制宜

    盤活鄉村要素資源

    在鶴上鎮青橋村、潭頭鎮文石村,村民們常常會見到一群臺灣青年在田間地頭考察調研,他們與基層干部、當地村民打成一片,從村子的“前世今生”,談到對未來的期望。

    這些臺灣青年來自福州森一制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自從與兩村開展閩臺共建以來,主理人林騰翔幾乎每天都帶領團隊深入村莊,探索獨屬于它們的文化魅力。

    “鄉村建設如果一味以新代舊,發展就會同質化,所以我們因地制宜,從鄉村文化的基礎和特色出發,與外界持續共鳴與互動,不斷放大優勢,創造效益,為鄉村發展注入內生動力。”談及村莊設計規劃,林騰翔頗有心得。

    據林騰翔介紹,文石村有著與臺灣同源同種的媽祖文化,擁有天妃廟、登文道、馬山炮臺遺址等文旅資源,但還未形成產業鏈,在產生文旅消費上還有一定空間。“我們團隊當前要做的,是圍繞媽祖文化,構建業態體系,依托江海交融的自然風貌和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將文石村建設成為集狀元文化體驗、濕地觀光、自然研學、海防教育、生態康養于一體的魅力休閑鄉村,打造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林騰翔說。

    與文石村不同,青橋村的初步規劃則是以陳振龍文化為抓手,大力培育番薯、茉莉花、龍眼等特色農產品,同時借助高校資源和力量,通過露營、農家樂等方式講好青橋故事。

    閩臺互補

    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吳村村僅是長樂區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臺灣團隊正投身鄉建鄉創,在長樂不斷生根發芽。

    “鄉村振興絕不僅是單純地做公園景觀建設,而是要讓鄉村各要素‘活’起來,社區治理則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長樂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傅庚看來,引入臺灣團隊參與鄉建鄉創,優勢在于臺灣團隊擅長結合當地人與文化價值,打造社區治理機制,通過改善人居環境、整合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促進鄉村經濟多元發展,放大原生態鄉村魅力,留住鄉風鄉韻鄉愁,讓鄉村更宜居宜業。

    去年以來,長樂通過政策扶持、陪護服務、情感牽引等路徑,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吸引越來越多臺灣團隊在環境整治、產業培育、文化創意和活化運營等鄉村振興領域及城市更新等方面提供“陪護式”服務。

    截至目前,長樂已引進4個臺灣設計師團隊、20多名臺灣鄉建鄉創人才,服務羅聯鄉吳村村、潭頭鎮文石村、鶴上鎮青橋村、首占鎮嶺頭村、梅花鎮5個村莊建設項目,計劃到2025年打造15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項目,同時還將組織梅花鎮和羅聯鄉吳村村創建申報2025年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樣板村。

    “我們將不斷引進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等理念設計,進一步拓展新項目、新業態,打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閩臺共建鄉村新樣板,實實在在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傅庚表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不僅為臺灣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和創業就業的成長空間,推動兩岸交流合作,還在鄉村振興中留住了鄉愁,為長樂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注入新活力。(記者 宋亦敏 余少林 通訊員 呂燦婷)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關稅“大限”將至,美國與各方談得怎么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怀来县| 宜兰市| 葫芦岛市| 宿松县| 宣城市| 吉水县| 黔东| 随州市| 称多县| 南宁市| 吉木乃县| 九江市| 海口市| 大理市| 保靖县| 潍坊市| 哈尔滨市| 含山县| 抚顺市| 磐石市| 丹阳市| 广昌县| 沁水县| 盐源县| 鲁甸县| 唐山市| 于田县| 西盟| 麟游县| 巴东县| 深泽县| 商都县| 青州市| 海宁市| 阿克陶县| 普格县| 于田县| 长葛市| 和政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