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泉州多地留存印度教石刻 訴說與金奈友好淵源

    開元寺紫云大殿印度式石柱和人獅石雕

    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奈同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晤時提出,支持中國福建省和泰米爾納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省城關系,譜寫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千百年來與金奈有著悠久交往史的泉州,一時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熱點。

    此前,泉州晚報社旗下媒體曾多次報道泉州與印度教的深厚淵源。早在10-14世紀,泰米爾納德邦與中國的福建就開始了貿易文化交流。宋元時期,印度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泉州,留居在這里貿易、生活,并修筑了印度教寺和祭壇,為今天的泉州遺留了近300方印度教石刻。這些石刻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唯一一批印度教寺遺存,它們是古代中國與印度友好交往的重要物證,也見證了泉州與金奈的友好淵源。

    泉州與印度交往可追溯至宋元時期甚至更早

    昨日,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術性刊物《海交史研究》,在公眾號上刊發題為《納格伯蒂納姆和泉州已消失的寺廟》的文章介紹,泉州無疑是繼廣州之后印度人到達數量最多的港口城市。在12和13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海岸的納格伯蒂納姆與中國泉州這兩個港口,是極其繁榮的國際貿易中心,也是印度、中國和西方國際貿易的紐帶。據悉,中國與納格伯蒂納姆直接的海上往來始于公元670年,12世紀早期來遠驛的設立,使泉州成為宋朝政府迎接外國使節的首要港口。

    “泉州與印度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甚至更早。”泉州海交館研究員王麗明說。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的南朝時期,印度高僧拘那羅陀(真諦)到泉州弘傳佛教,往后數百年,不斷有印度僧人和商人來到泉州并駐留生活。

    在泉州臨漳門外,有根名為“石祖”的石造男性生殖器,俗稱“石筍”,石筍由五塊圓柱形石頭組成,通高3.10米,底座周長4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石雕生殖崇拜物,被認為是印度教徒的崇拜物“林伽”。清乾隆《晉江縣志》記載,11世紀初,泉州的石筍就已存在。宋初,泉州人認為“石筍”與風水有關,將之融入民間信仰,保存至今。如果此說成立,則最遲在公元11世紀初,泉州已有印度教的存在。

    來泉印度商人定居建造“番佛寺”

    宋元時期,許多印度泰米爾地區商人來到泉州定居、經商,他們建造了規模宏大、極其壯麗的“番佛寺”。

    這與藝術史學家里莎·李(音)的說法不謀而合。她說,13世紀末,泉州一個說泰米爾語的社群建造了一座寺廟,供奉印度教濕婆神。里莎·李破譯了一塊石碑上的中文和泰米爾文碑文,碑文記載了寺廟建于1281年。

    這座印度教寺廟,被泉州人稱為“番佛寺”。“番佛寺”位于泉州市區南校場,也就是現在的舊汽車站一帶。記者在舊汽車站內看到,一方1984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立的“番佛寺遺址”石碑,碑后寫著:(番佛寺)宋元年間建,元末毀,殘存的石建筑構件陸續出土,現藏于泉州宗教石刻館,是國內僅存的印度教寺廟遺物。

    “印度商人在聚集的社區建寺廟,一方面是方便從事信仰活動,另一方面是感謝元朝廷允許他們從事貿易活動,祈求神靈保佑這里平安繁榮。”王麗明說。

    明朝洪武年間,泉州開元寺重修,一些雕刻精美、內涵豐富的石刻被用于此。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開元寺、天后宮、通淮門、南俊巷、縣后路、五堡街等處,陸續有印度教寺廟“番佛寺”的石構件出土或被發現。此外,在晉江畔的池店,也發現了印度教石刻。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見證兩國交往

    據統計,目前泉州已發現印度教石刻近300方,是中國唯一在本土發現的印度教寺遺存,展現了中國與印度悠久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

    泉州的寺廟中,亦有不少與印度教有關的遺存石刻。泉州開元寺的后回廊中央,有兩根雕刻精美、造型別致的十六角形石柱,它們是古印度教石柱,曾被明末泉州名僧木庵稱為“石柱牡丹”;開元寺大雄寶殿前的月臺須彌座束腰處,有73尊印度教的獅身人面像青石浮雕,這在全國寺廟中頗為罕見。

    泉州天后宮立著兩根印度教石柱,上面的雕刻以一些花朵紋飾為主;位于市區縣后路的白耇廟焚紙爐上,曾砌有兩方印度教石刻。

    王麗明說,泉州印度教石刻風格與南印度非常相似,既有帕拉瓦王朝時代的特征,也有朱羅王朝時代的特征,而且還糅合著明顯的本土特色。

    ■城市介紹

    金奈

    金奈坐落于印度東南部綿長的海岸線上,為印度經濟重鎮,生產總值在印度城市中排名第四。其汽車制造、軟件服務、硬件制造和金融服務等產業發達,有“南亞底特律”之稱。(記者 張素萍)(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泉州多地留存印度教石刻 訴說與金奈友好淵源

    位于泉州城北縣后路、模范巷交界處的白耇廟

    泉州多地留存印度教石刻 訴說與金奈友好淵源

    白耇廟旁焚紙爐上砌著兩方印度教石刻

    泉州多地留存印度教石刻 訴說與金奈友好淵源

    2017年1月4日《東南早報》曾就泉州印度教石刻與印度淵源作過相關報道

    泉州多地留存印度教石刻 訴說與金奈友好淵源

    毗濕奴雕像,出土于泉州南校場。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新希望澳牛乳業閃耀第十六屆中國奶業大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邢台市| 昆明市| 丰顺县| 建平县| 屯门区| 扎鲁特旗| 古田县| 湛江市| 桃园县| 内黄县| 华容县| 军事| 瓮安县| 杨浦区| 茶陵县| 嘉定区| 阳西县| 汾西县| 陕西省| 衡水市| 荣昌县| 屏南县| 页游| 乌拉特后旗| 桂平市| 广汉市| 崇义县| 茂名市| 诸暨市| 青浦区| 大同县| 收藏| 金秀| 弥勒县| 重庆市| 会同县| 密山市| 洛川县| 连云港市|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