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求職不成還背了“培訓貸”

    時隔一年,已經畢業(yè)的劉聞和她的同學仍在“維權”。

    2016年6月,西安外事學院文學院的大三學生在學校里參加了一場職業(yè)宣講會。前來宣講的是專做UI設計等培訓課程的機構——山西優(yōu)逸客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簡稱“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公司許諾:經過培訓,公司可以幫忙向合作的各大企業(yè)推薦她們,包找到底薪3500元以上的工作。

    劉聞和另5名同學跟這家機構簽了協議。事后她們卻發(fā)現,允諾的工作推薦“變了味兒”,她們還因此背上了上萬元的貸款。而花費了長達5個月的時間學習后,找工作還得指望自己。

    在劉聞等人看來,該機構的培訓拿出去不管用,無限次的推薦很敷衍,而且,邁進貸款的大門坎兒,錢早早就打給了機構,即使和機構在后續(xù)的就業(yè)推薦上存在糾紛,自己也無法從債務中抽身。

    但在培訓機構看來,問題出在“眾口難調”和“學生理解上的錯位”。

    值得關注的是,劉聞稱,令她們對該機構深信不疑的原因,是該宣講會由校方相關人員牽頭舉辦。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還與她們的學校建立了“大學生互聯網就業(yè)實訓基地”,在機構的官網上,這也被寫進了“合作院校”一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核查發(fā)現,該機構的宣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夸大,其介紹的多家知名合作企業(yè)否認存在所謂的合作,有的明確表示,“這種推薦與學生自己投簡歷的效果并沒什么區(qū)別”。

    無論如何,這些學生還得如期把欠款還完。實際上,因為找工作遇上了“培訓貸”的情況,并非個案。

    今年10月,還有人總結出一份多達92家的“騙子公司”名單。截至記者發(fā)稿時,其中多數公司仍在繼續(xù)推廣上述業(yè)務。

    零學費培訓原是學生貸款

    劉聞一直記得,在宣講時,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員營造了一種“學了這個專業(yè)(UI設計),月薪會很高,工作都會很好找”的感覺。

    她說,機構的老師當時承諾,5個月培訓結束后,會確保學生們能通過培訓考試。學生可以因此享受該機構和其他企業(yè)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進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課程的“定金”是100元。劉聞和5名同學相繼繳納并預約了下一批次的培訓。然而,培訓課程結束后,她們都沒找到和培訓內容對口的工作。甚至有一名同學,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直到今年6月才最終“塵埃落定”。

    她們覺得被騙了,“機構根本沒履行當時的承諾”。劉聞表示,雖然簽訂的就業(yè)服務協議上寫明,“甲方有義務根據乙方的學歷層次、學習成績和個人素質表現等多方面進行系統(tǒng)、嚴格的評定,為評定合格學員提供與之匹配的單位面試機會,可不限次數推薦”;而事實上,機構僅僅收集了學生們的簡歷進行代投遞,以及在學員QQ群里發(fā)布了幾條相關單位的招聘信息。

    “變味兒”的還有學費的繳納。劉聞回憶,簽訂協議之前,她們曾被告知課程的全部費用一共15800元,因為都是學生,不用一次性交清學費,可以先培訓,就業(yè)后再還款。

    所謂的還款模式是“12+12”:前12個月機構每月替學員繳一定的服務費,后12個月學員每月繳還款。

    然而,開課沒幾天,機構的老師就開始催促他們簽訂就業(yè)服務協議,并在付款方式上勾選“第三方支付”。劉聞和她的同學們這才知道所謂的“先培訓,后還款”是要進行貸款。

    劉聞說,簽訂協議的當天,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向學生介紹了合作貸款公司貸貸熊,貸貸熊的工作人員來到課堂講述貸款流程。

    劉聞和同學在手機上注冊了姓名、學校等身份信息,舉著身份證到講臺上一一拍照,上傳證件后就完成了貸款審核,“不到兩天就通過了(貸款成功了)”。

    然而,令她們始料未及的是,簽完合同第一周是基礎的畫畫課程,第二周才開始上軟件課程。“那時候覺得課程不合適,但已經不能退款了。”事后,她才發(fā)現,就業(yè)協議中赫然寫著“乙方在甲方接受培訓課程3日后不予退還學費”。

    一起參加培訓的,還有劉聞的同學王佳。王佳介紹,老師曾明確承諾“終身推薦就業(yè)”,還告訴她,如果就業(yè)后覺得經驗不足,可以回培訓班進行免費培訓。而實際上,找工作的時候她才發(fā)現應聘單位對UI設計的應聘者要求很高,“培訓班出身的同學能被一眼識破”。

    她回憶,機構的老師曾讓他們偽裝成經驗十足的老員工前去一些企業(yè)面試,她們還被機構進行了相關的“模擬面試”。

    培訓機構“打入”校園

    據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官網介紹,與劉聞簽訂協議的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只是“優(yōu)逸客”名號下的一部分,該機構總部為山西優(yōu)逸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優(yōu)逸客”)。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以咨詢者身份致電山西優(yōu)逸客。該機構的課程老師表示,參加培訓后,會根據學員的就業(yè)意向在全國范圍內推薦就業(yè)單位。一方面通過企業(yè)雙選會的形式,企業(yè)會不定期來培訓機構選拔人才;另一方面,也會根據學員就業(yè)意向篩選單位并預約面試,學員可以直接前去參加面試。同時,機構會不限次數地推薦學員:不斷追蹤學員就業(yè)情況,反復推薦。

    但劉聞卻告訴記者,培訓結束后的初期,機構曾在QQ群里發(fā)布一些招聘信息,但沒過多久就變成了“甩手掌柜”。機構還曾回應追問的學生“應該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找到工作”。

    劉聞和王佳均表示,該機構從未對她們進行一對一的推薦。王佳回憶,自己經歷過的比較“定制化”的推薦僅有一次:機構老師先在群里詢問“誰有空”,她應答后就被告知前去某地。那天,老師帶著她和另一個同學去了某公司面試了一些專業(yè)問題。后來,她并沒收到面試公司的消息,而那也是機構老師和她最后一次關于就業(yè)推薦的聯絡。

    對此,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負責人張宏帥稱,有學員在培訓課程結束后因為自己的意愿不想立即找工作,但后來又向公司反饋不滿,“這是眾口難調”“存在一些(理解)錯位”。他還強調,機構以技能培訓為主,并不以就業(yè)為導向。

    張宏帥向記者推薦了幾名優(yōu)秀學員,記者聯系后發(fā)現,他們多數在培訓前有一定的學科背景,機構的老師中間聯系過他們五六次,詢問就業(yè)情況,但這些學生最后的工作基本都是自己找的。

    劉聞覺得自己被“坑”了。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自己是從學校里得知這個機構的。據她了解,該機構每年不間斷地在學校進行宣講并開設培訓課程,平均差不多每四個月就會接納一批新生。

    劉聞的一名學妹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她的班級也被通知前去參加該機構的宣講會。

    王佳告訴記者,這場宣講會舉辦的消息來自院系輔導員的通知,學院院長還出現在了宣講現場幫忙維護紀律,這一度讓她們對該機構的培訓和允諾深信不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系上了西安外事學院招生辦,對于是否和“優(yōu)逸客”合作,一位老師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表示,這個互聯網實訓是“正常教學”,“專科學生大二開始上,本科生一般畢業(yè)那一年上。”大二時要先報名登記,到畢業(yè)頂崗或者參加實習就業(yè)的大四開始正式上課。

    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官網稱,西安20所高校與優(yōu)逸客共同建立了設計相關專業(yè),目前西安本地已完成和30所院校的深度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上,2016年10月17日,一家西安優(yōu)逸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這家公司與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法人相同,聯系電話相同,但地址卻位于劉聞就讀的西安外事學院校內——西安外事學院南校區(qū)內繳費大廳二樓201號房間。

    而在今年7月25日,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注銷。這家位于西安外事學院內的公司開始負責包括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在內的所有運營業(yè)務。

    山西優(yōu)逸客客服及官網稱優(yōu)逸客的合作公司有:百度、小米、北京神州中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龍發(fā)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廣而告之、掌游天下等知名企業(yè)及公司。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找到了上述相關公司。百度及小米人事部的工作人員回復稱沒有合作;廣而告之、掌游天下則明確否認與該機構存在合作關系。

    北京龍發(fā)建筑公司山西分公司市場部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該機構與優(yōu)逸客沒有合作。他還解釋,零基礎學員無法通過短期培訓學到和平面設計相關的實踐內容。“上速成班肯定是不行的。”

    這名工作人員指出,他們確實接受過學校或者培訓公司推薦的學生,但最終是否錄用,與學員的文憑、學歷沒有太大關系,學生的實力才起主導作用。如果要應聘設計師的崗位,最起碼要有2至3年的工作經驗。

    存在合作的北京神州中聯公司建議學生直接投簡歷,“自己投簡歷和他們推薦過來其實篩選的機會是平等的,都不能直接進面試,還要看能力及簡歷是否初步符合。”

    來自貸款平臺的“推波助瀾”

    事發(fā)后,劉聞的家人幫助她提前還款。然而,讓劉聞氣憤的是,提前還款還需要支付一筆違約金:她和同學在今年四五月份先后一次性還清了剩余還款,除了本金和相關服務費,她們還被扣掉了五六百元不等的違約金。

    實際上,據劉聞回憶,還款期間,她曾向貸貸熊咨詢過3次“提前還款是否影響還款金額”,對方都表示沒有區(qū)別。事后,貸貸熊和優(yōu)逸客西安分公司均表示不了解具體情況。貸貸熊還稱“應該有違約金,是你們當時沒有問。”

    王佳回憶,培訓之初曾有同學向機構先交了800元,最后這些同學的貸款金額就變成了15000元。“我們根本不知道網貸,只知道學習完后給機構錢,結果在簽合同的時候來了貸貸熊。”

    事實上,早在去年,就有媒體披露不少公司以教育培訓為名,采用虛假宣傳的形式,讓學生背上高額貸款。而上述的貸款平臺彼時也曾出現在報道中。這些來自第三方平臺的“助力”,降低了學生報名培訓的“門檻”,可最終如約而來的,沒有夢寐以求的工作,只有高額的貸款賬單。

    劉聞告訴記者,貸貸熊曾表示,前12個月是還款的第一階段,每月由機構繳納189.6元的服務費;第二階段每月由學生還款1438.13元,包括1317元本金和121.13元的服務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不提前還款,劉聞應該繳納的還款總額為19532.76元,包含3728.76元的服務費,24期的服務費高達23.6%。單單計算后12期的本金和服務費,服務費為本金的9%。貸款服務協議上的承諾中明確寫道,貸款年利率是6.5%。

    此外,雖然借款人是學生本人,但這些學生告訴記者,第一階段時,貸款方并未從學生賬戶扣款。這份貸款服務協議中還明確強調,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是否安排學生就業(yè)、機構推薦的就業(yè)薪酬是否滿足本人要求均與本筆貸款無關,均需履行還款義務。

    培訓機構引入貸款平臺,由畢業(yè)生個人名義向信貸機構貸款作為自身入職前的“培訓費”,而這些“培訓費”直接打入了企業(yè)賬戶。表面上看,學生無需出錢就能先入學培訓;但實際上,貸款過程高額的“服務費”被轉嫁到了大學生頭上。一旦接受“培訓”,無論培訓機構是否履行承諾,學生自己身上的高額貸款是無法被撤銷和削減的。

    記者致電貸貸熊官網顯示的合作電話,該號碼目前已暫停服務。貸貸熊咨詢客服表示,貸款機構與培訓機構的合作并不是“機構合作后,向培訓機構的學員提供貸款服務”。而是當培訓機構有學員存在貸款需求,機構會推薦該貸款平臺。

    北京市大嘉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方表示,優(yōu)逸客的宣傳有些夸大,存在與實際履行不一致的情況。“如果和合同約定的不一樣,該履行的義務沒有履行,違約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學生可以通過訴訟主張對方的違約責任。”

    他同時指出,作為校方合作的培訓機構進校招生,學校應該保護學生的相關權益。學生缺乏相關的社會經驗,負責就業(yè)的老師就要承擔注意義務及保護學生權利的義務。

    陳方還建議,學生在簽署合同時要看清楚內容是不是想要的、跟約定的是否一致、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重要的名目是否明確,自己的權益又是否有保障。

    目前,劉聞已經回家備考,準備和下一屆的畢業(yè)生一起重新投入應聘“大軍”。幾個一起培訓的學生,有的當了幼師,有的頻繁更換崗位,都與平面設計毫不沾邊兒。只有王佳找到了一份聽上去相關的工作,但她卻表示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培訓班里學來的東西一點兒都用不到”。

    (文中畢業(yè)生、律師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宜君县| 竹北市| 呼伦贝尔市| 衡东县| 宣恩县| 城固县| 商南县| 固阳县| 云和县| 康马县| 淮南市| 台湾省| 祥云县| 九寨沟县| 甘南县| 东莞市| 财经| 和田县| 莆田市| 通化市| 聊城市| 富顺县| 聂拉木县| 区。| 芦溪县| 乐清市| 哈巴河县| 顺平县| 涟源市| 安达市| 永胜县| 赤城县| 云梦县| 海淀区| 滁州市| 德安县| 松溪县| 郑州市| 泗阳县| 革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