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原標題:門檻不斷放寬 二線城市“戶籍新政”掀人才落戶潮

    門檻不斷放寬 多地“零門檻”落戶吸引人才“走進來”

    圖為民警為招聘會上的大學生講解戶籍新政。 燕武 攝

    只花3分鐘就拿到戶籍準予遷入證明

    二線城市“戶籍新政”掀起人才落戶潮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電影《天下無賊》中這句廣為流傳的調侃臺詞,來形容當下各個城市為吸引人才推出各項優惠政策非常恰當。去年以來,包括武漢、長沙、沈陽在內的國內多個二線城市紛紛出臺“戶籍新政”,對以大學生為主的高學歷人才等降低落戶門檻,并輔之以住房、就業、收入等諸多優惠政策,對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日趨增強,多地都出現了落戶人口“井噴”現象。基層干部和學者表示,戶籍新政凸顯出二線城市人才工作思路的轉變,而改善人口結構、增加城市活力、撬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溢出效應”也在初步顯現。

    多地“零門檻”落戶 吸引人才“走進來”

    因為推出落戶新政,戶籍部門人頭攢動的場景頻頻在武漢、長沙等地輪番上演。

    3月底的一天,在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曲江派出所,2017年從西安工程大學畢業的侯雨菲持身份證和畢業證書,只花了3分鐘就拿到了戶籍準予遷入證明。“我畢業后一直在西安工作,看現在的落戶新政很便捷,就想先把戶口落下來,準備在西安長期發展。”來自河南三門峽的侯雨菲說。

    侯雨菲的落戶便捷得益于今年西安推出的“升級版落戶新政”。實際上,自去年3月推出戶籍新政以來,西安已連續4次進行政策升級,從放寬學歷、年齡限制到“身份證+學歷證明”落戶再到最新的“在校大學生憑身份證和學生證在線落戶”,門檻不斷放寬,落戶更加便捷。

    擁有89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的武漢一直苦于留不住人才。去年以來,武漢不斷降低大學生落戶門檻,基本實現“零門檻”:無論本科、專科,只要在40歲之內,憑大學畢業證即可登記落戶,碩士博士不受年齡限制。

    28歲的法醫學碩士馬靜紅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2015年,他放棄上海公務員的工作機會,選擇和“師兄”留在武漢創業,創辦了湖北崇新司法鑒定中心。

    由于剛畢業在武漢沒有購房,馬靜紅不符合落戶政策。沒有戶口的他總覺得缺少一種歸屬感。在外創業就如飄萍,心里沒譜。如今,“落戶新政”徹底解決了馬靜紅的擔憂。

    落戶新政的實施就像催化劑,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質人才留漢落戶熱潮。記者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洪山區等政務服務中心看到,辦理落戶手續的大學生幾乎天天“井噴”。為了讓其落戶“少跑腿、少證明、少排隊”,各區戶政窗口加派人手,延長上班時間,業務量平均比以往增長3倍。

    長沙也推出“人才新政22條”,實行“先落戶后就業”,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憑原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辦理落戶手續。

    來自湘江集團的郭為強是該政策去年8月份實施后第一個落戶長沙的高校畢業生。24歲的他告訴記者,自己去年6月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雖然在京讀書7年,但長沙這幾年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越來越好。在“零門檻”落戶后,自己已有了在長沙買房定居的打算。

    戶籍新政配套齊全

    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0月以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全國就有近20個城市與地區發布了引進人才的新政策。其中大部分城市都出臺涉及購房、租房的優惠政策,甚至還有就業、收入等配套措施的“組合拳”。

    去年底,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半年的李婉終于在武漢有了屬于自己的“小窩”,一居室的公寓交通便利,房間內空調、熱水器、家具樣樣俱全。而租金更是比周邊便宜五六百塊。而這得益于武漢針對大學生推出的買房和租房新政策。

    去年9月起,沈陽市對企事業單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給予3年每月1000-2000元的資助。對新落戶并在沈陽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在沈首次購買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和1萬元購房補貼。西安出臺的《人才安居辦法》提出,采取購房補貼、租賃補貼、人才公寓等方式滿足對引進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

    長沙市委組織部副縣級組織員劉懷彧說,“長沙對青年人才實行‘一落戶九補貼’十項政策,即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購房補貼、博士后科研人員生活補貼、‘四青’人才獎勵補貼、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開辦費補貼、經營場所租金補貼、優秀青年創業項目扶持資金、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等。”

    武漢在全國率先明確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并出臺提供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讓大學生能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租到房等政策。

    目前,占地1000畝、戶型在50平方米左右的首個“長江青年城”正在武漢黃陂區緊張建設中。該項目配套公共食堂、圖書館和其他現代化公共設施,今年就將建成投用。“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精致的現代化大學生生活社區,而不是提供一個只能睡覺的‘火柴盒’。”武漢市招才局“雙創”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說。

    落戶人口呈現“井噴”

    各地瞄準“人才紅利”

    各地的戶籍新政帶來戶籍人口“井噴”,而戶籍新政對實現經濟社會良性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在落戶新政推動下,多地戶籍人口呈現“井噴”:2017年,西安全市學歷落戶11.4萬人,占戶籍新政落戶人數的81.78%。今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遷入戶籍24.49萬人,其中博士以上392人,碩士研究生6689人,本專科生12.5萬人,另有9851人以人才引進方式落戶。“去年同期市外遷入僅2.61萬人。今年一季度全市人口機械增長已經是去年全年的1.2倍。”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戶政處副處長梅慶銘說。

    武漢市招才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武漢共吸引大學畢業生落戶14.2萬人,是上一年的6倍,創歷史新高,今年前2個月已落戶35225名。從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底,長沙新引進10萬余名海內外優秀人才,公安機關辦理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32000余人。

    專家表示,二線城市紛紛開展以戶籍為手段的人口、人才爭奪戰,體現出贏得人口紅利和對人才的渴求。“生物醫藥、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資源與環境技術等行業高速增長,長沙產業多元化發展日益明顯,迫切需要人才。”長沙市委黨校經濟教研部教授李躍說。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紹果認為,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地位確立之后,西安發展迎來空前利好機遇。戶籍新政對實現經濟社會良性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具有重要意義,體現出當地“人才優先”的政策導向,有利于改善就業環境和城市化建設。

    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招才局常務副局長孫志軍說,留下百萬大學生不僅是人才戰略也是人口戰略。“就是要為武漢市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和第一次人才紅利。”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非遺潤童心”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公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浠水县| 平江县| 伊吾县| 同德县| 六盘水市| 临安市| 湖南省| 鄂尔多斯市| 汝城县| 临海市| 友谊县| 越西县| 茂名市| 尚义县| 延川县| 天峻县| 万州区| 尼玛县| 揭西县| 伊宁县| 色达县| 迁安市| 库伦旗| 和政县| 安顺市| 易门县| 文化| 乌苏市| 海宁市| 资阳市| 岱山县| 潜山县| 平谷区| 芦山县| 沙湾县| 宁安市| 湟中县| 天水市| 石柱| 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