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時政新聞
    分享

    新華社陜西延安6月28日電 題:愈戰愈勇,從不放棄

    ——百年紅色體育行之走進延安

    新華社記者張悅姍 姚友明

    黃土高原山坡溝壑間的一塊足球場上,幾組小球員正在炎炎烈日下訓練,為即將舉行的校級足球比賽做準備。不遠處,保安革命舊址和劉志丹烈士陵園靜靜訴說著歷史。這里,就是延安市志丹縣。

    走進保安革命舊址,一排土黃色的窯洞映入眼簾。一張毛澤東頭戴八角帽的照片掛在他曾住過的窯洞里,這張著名照片的拍攝者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80多年前,紅軍剛在延安落腳,斯諾為了探究中國革命的真相,冒險進入陜北蘇區。他見到了一批為革命理想奮斗的中國共產黨人,創作出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紀實文學作品《紅星照耀中國》。

    志丹因其紅色歷史而著名,如今足球也發展得有聲有色。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群來自北京的知識青年到這里插隊。那時的志丹閉塞、貧困,參加農業生產的閑暇時間,知青們想到了踢足球,在把足球拿出來的瞬間,老鄉們非常吃驚,當地人第一次發現,原來有這么一項運動讓人如此樂此不疲,足球的種子就這樣在志丹落地生根。不久,志丹組建了第一支少年足球隊,那些少年長大后,就成了志丹第一批足球教練。

    2003年,志丹縣足協成立;2007年,開始發展校園足球;2010年,成為首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試點縣。在志丹,足球幾乎成了一種義務教育。劉志丹紅軍小學校長李良洲介紹,學校每個班級每周有兩節足球課,足球隊隊員每天由專業教練帶領進行兩個小時的訓練。“志丹各校都建立了足球場,各校都有足球訓練隊,縣里每年都舉行足球聯賽。”

    因為足球特長,今年20歲的劉文瑞被西安體育學院錄取。“足球讓我學會了堅持、團結和責任感。我希望以后可以回到志丹,幫助喜歡踢球的孩子更好地成長。”

    縣足協主席丁常保是抱著振興中國足球的宏愿投身足球的,由這個看似狂妄的想法開始,志丹足球生態發生改變,人工草皮球場從0增加到了32塊,常年踢球的人口由60變成了6000,球隊成績由省倒數第一飛躍到第一,并培養出了職業球員。

    讓丁常保尤其驕傲的是:足球改變了246個孩子的命運。他們或進入專業隊,或上大學,借助足球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擁抱更加精彩的未來。丁常保說,因為足球,志丹的孩子有機會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鹤山市| 蓝山县| 中牟县| 芦溪县| 武定县| 宁武县| 安阳县| 彩票| 扶沟县| 孝义市| 阳江市| 佛冈县| 甘南县| 临清市| 辰溪县| 修文县| 湄潭县| 九龙城区| 罗山县| 凉城县| 汉阴县| 肃北| 和顺县| 乌海市| 弋阳县| 翁牛特旗| 饶河县| 成武县| 延津县| 固阳县| 馆陶县| 凌源市| 普陀区| 香格里拉县| 瓦房店市| 博乐市| 沈阳市| 梓潼县| 平果县|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