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教育頻道>教育資訊
    分享

    每天學習16小時!小學生吐槽學習太累又沒工資

    最近,一位媽媽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求助:班主任發來一張女兒品德課期末考卷的截圖,她看了差點昏倒。后來轉給爸爸看,結果爸爸看完后仰天長嘆。“我們真當不知道以后該怎么教這個小鬼頭了。”這位媽媽說。

    她的女兒在杭州一所公辦小學上六年級,功課馬馬虎虎,但是一直挺有想法的,平常也喜歡向身邊的人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此次讓媽媽昏厥、爸爸仰天長嘆的,其實是女兒在期末試卷里寫給老師的一個建議。

    試卷上的問題:“你認為自己的班級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請把你發現的問題寫出來,并具體闡述你改進的金點子。”小姑娘回答:“我認為自己班級還可以把作業減少一點,我們累啊!知道嗎?我們每天學習16個小時是常態!我們拼命學習還沒有一分錢工資!要老師們沒日沒夜上班還沒工資,你們是什么感受?老師作業少布置一點,我輕松,你們也輕松!”

    作為旁觀者,錢報記者看完后忍俊不禁,小姑娘的“仗義執言”層層遞進,挺有邏輯。

    那小姑娘寫的是事實嗎?媽媽覺得不全是,女兒早上7點起床,晚上10點半睡覺,里面還包含了吃飯、休息等時間,所以學習16小時這個說法夸張了點。“學校的作業不少,可也絕對不算多,女兒做到很晚,主要兩個原因:一是動作慢,遇到有難度的數學題又經常卡殼;二是天天要花時間練長笛。”

    讓這對父母頭疼的是,以后該怎么教女兒?所以,他們特別拜托錢報記者通過小時新聞APP,向各位家長、老師求教:我們家小姑娘既有個性也會思考,但她的觀點是不是有問題?需不需要改正?如何幫女兒分析其中的問題呢?

    昨天,小時新聞APP以及錢江晚報官微、教育微信“升學寶”等后臺收到了眾多家長留言,還有不少老師也暢所欲言。

    “每天學習16小時沒一分錢工資”

    女兒在期末考卷上寫下心里話,杭州媽媽向錢江晚報求助

    學習到底為誰而學?網友們在留言區吵開了

    孩子很有自己想法

    敢于表達應該鼓勵

    竹影:小朋友字跡工整、思路清晰、思想獨立,挺好的。

    我的兒子叫威廉:祝賀爸爸媽媽,你們的女兒已經有一定想法了!而且她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們要做的就是支持她!!!

    喵喵: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好事,說明是經過思考的,愛思考的孩子不會差,所以可以就此和她討論,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把態度端正了就好。

    藍色子非魚:不能把我們成年人的焦慮,一味地往孩子身上壓。感覺現在的小學生學習的內容趕上了二三十年前我們小學+初中的內容了。真的比我們當年更辛苦。

    夢鏡:現在孩子學習累啊,我家娃一年級感覺像是在為高考做準備,一堆卷子,沒有多余時間復習啊。

    王子:學校的書面作業可布置少點,讓學生自主地復習預習,自己拓展,自主學習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寧靜:老師確實可以少點作業,自己輕松點,學生也少點抱怨,可是競爭放在這里,她沒法知道現實的殘酷,平時父母對她關注不夠多,思想交流少了,學習給自己學的,增長知識。她大概還無法理解競爭力和現實的殘酷。感謝那些還在拼命指出學生問題的老師吧。

    把學習當成交易

    觀念上就有問題

    四年級老師:父母的苦心栽培、老師的傾力教導,在她眼里都是在逼迫她工作而已,這是三觀出現了問題。六年級不小了,我們班四年級學生都知道學習是為自己學,也能明白老師父母的苦心。

    果兒她爸:邏輯不對啊,你現在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習,學到的知識是你自己的,就好比你燒飯給自己吃,要啥工資?

    VIP胡胡:把學習變成交易,根本就是不清楚學習是為了自己。

    長相思:學習不等于工作,工作賺的是錢,學習賺的是知識。這個孩子的三觀還是需要正確引導。

    JohnGeCat:學習是投資,是建造將來自己賺錢的工具。

    一諾:學習難道不是自己的事情嗎?老師留作業是老師的工作,寫不寫是自己的事情。

    甜甜圈mm:我們13歲的時候會懂現在30歲才懂的道理嗎?要成長有些彎路是必經的,個人覺得不要太刻意地去教育。

    風和日麗:這孩子還是為別人而學,這么想也正常。寒假讓孩子當一個月家,體會體會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明白要怎么活了!

    學習到底為誰而學

    家長需要做好引導

    疏秋:為自己學,還是為他人學。每一代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GvmQia:小朋友有思考真的挺好的,不過自己思考或者和同學探討出來的結果不一定是正確的。所以也需要父母正確引導,可以跟小朋友說說學習的真正目的,以及為什么在學校里學習是沒有工資的。

    達哥:做父母的有責任告訴孩子,如果現在圖輕松,將來要吃生活苦。哪有輕輕松松快快樂樂,然后又取得有別于他人的優異成績,這是不可能的。

    花開花落:家長要時不時灌輸,多舉些現實的例子給孩子聽。吃不了學習的苦,以后就吃生活的苦,看你怎么選?

    Blotto:學習確實是非常辛苦的,這是客觀事實。增加孩子生活體驗,從參與家務到獨立完成家務。

    Michell:這是家長沒有引導好,學習哪有什么輕松達標?天道酬勤,孩子不是一個人在努力呀,你即將就要面臨中考這道關,這時候你就會感嘆,多謝當年這么努力的自己。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代表團赴西藏昌都市考察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巢湖市| 永寿县| 班戈县| 丰镇市| 江津市| 荥经县| 南投市| 渭源县| 田林县| 凤冈县| 中山市| 永泰县| 德庆县| 蒙城县| 南安市| 凤山市| 柳林县| 丹东市| 天峻县| 东明县| 南和县| 文安县| 民县| 鹤峰县| 资中县| 新乡市| 朔州市| 札达县| 通榆县| 锦屏县| 合作市| 门源| 根河市| 大悟县| 荆门市| 淳化县| 墨竹工卡县| 吉林省| 新乐市|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