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2月22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中國臺灣網記者: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但民進黨當局上臺六年多搞“去中國化”,頻頻上演所謂閩南語“正名”、審查修改教科書等“去中國化”鬧劇,遭到島內外輿論質疑和抨擊。在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大陸做了哪些事,未來有何規劃?
朱鳳蓮: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多年來,盡管兩岸關系經歷曲折起伏,但兩岸同胞始終保持人文往來不停、文化交流不斷。大陸方面積極搭建形式多樣的兩岸文化交流平臺,致力推動兩岸同胞攜手弘揚中華文化,在兩岸產生廣泛積極影響,對增進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和心靈契合、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支持兩岸文化界人士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合作舉辦各類交流活動,促進交流互鑒。在文學、藝術、影視、出版、文創等領域開展思想對話、學術研究、聯合創作、展覽演出、交易創投等廣泛深入合作,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兩岸交流精品項目和產業合作平臺。多年持續舉辦“情系中華——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海峽影視季”、“兩岸圖書交易會”、“兩岸文博會”等品牌活動,促進兩岸業界共商共議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攜手弘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是鼓勵兩岸同胞開展基層人文交流,強化兩岸歷史聯結和情感紐帶。兩岸民眾積極參與傳統節慶、民間信仰、地方特色文化等中華文化主題交流。“歡樂春節”系列展演、兩岸元宵中秋燈會、海派文化藝術節、岳飛文化夏令營等活動深受島內民眾喜愛。清明公祭黃帝典禮、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關公文化旅游節、媽祖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吸引眾多臺灣同胞來大陸尋根謁祖,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根脈文化。
三是推動兩岸同胞共同保護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彰顯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的親緣關系。合作舉辦“守望精神家園——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等非遺展示展演活動,支持臺灣藝術家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評定臺灣藝術家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持續舉辦“海峽兩岸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兩岸文博機構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及專業合作,赴臺舉辦文物展覽,不斷深化兩岸文物交流合作。
四是借助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重要平臺,支持兩岸文化機構和青年藝術家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如“中國十二生肖文創展”由海峽兩岸藝術家共同策劃、設計、制作和實施,春節期間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展出,受到所在國民眾好評。2022年推出以“文化賦能 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兩岸青年創意設計展”,通過由兩岸近萬名學生和青年設計師遴選出的200組優秀作品,向國際社會宣講兩岸創意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當代中國故事。
五是落實落細文化領域惠及臺胞措施,鼓勵臺灣同胞共創共享文化繁榮,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積極落實“31條措施”、“26條措施”,鼓勵臺胞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入各類文化團體、參評文化獎項。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迄今已吸收臺灣地區會員82人。臺灣地區藝術家參評中國曲藝牡丹獎、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等重要獎項。越來越多臺灣同胞參與大陸文化事業發展進程,兩岸優秀文藝工作者同心同行,成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推動者、貢獻者。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通過合力保護文化遺產、共同繁榮文藝創作、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文化產業合作、攜手對外弘揚中華文化等多種方式加強兩岸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同胞心靈契合。希望更多臺灣同胞共享大陸文化事業發展機遇,堅決反對“去中國化”等“臺獨”圖謀,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攜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臺盟參政議政工作再展新貌 堅持推進兩岸融合發展2023-02-23
- 中華文化是兩岸的根脈 “去中國化”終將是鬧劇一場2023-02-23
-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言人就臺灣問題回應德《法匯報》有關報道2023-02-23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盟參政議政工作再展新貌 堅持推進兩岸融合2023-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