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專題地圖>專題要聞
    分享

    傳統醫藥類:苗藥——我國傳統醫藥寶庫的寶貝

    苗藥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烏蒙山脈及武陵山脈等地區。由于各地區緯度、地理環境、用藥習慣的不同,各類藥物分布有差異,有的種類如:見血飛、魚腥草、銀花、桔梗等幾乎各地都有分布;而有的種類如:艾納香、馬檳榔、金鐵鎖、松蘿、紫金蓮等僅限于某些地區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才有分布。近年來,我國苗族聚居的廣大地區建立了不少的藥材種植生產基地,大力開發常用的藥材如天麻、茯苓、杜仲等的人工栽培。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少數民族,由于歷史上種種原因,在頻頻的部落戰爭中,經歷長達1700多年的遷徙過程,從黃河下游遷到長江中游。

    苗族歷史上沒有建立過政權,目前還沒有發現本民族文獻記載的醫學系統資料,但卻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論醫學有兩綱、五經,論疾病有三十六大癥、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個小癥、四十九翻;論病理有氣、血、水學說;論藥物有冷藥、熱藥之分。苗族醫藥自成體系。

    全書分概論、苗醫病癥、苗族藥物三部分,講述苗族醫學,其中苗醫病癥收載206個大癥、408個小疾;苗族藥物收載主要常用品種330個。整理和規范苗醫、苗藥常用術語詞匯2 400余條。全書除苗藥彩圖外,文字達100萬余字。是一本實用的苗族醫學大全。

    苗醫認為,毒、虧、傷、積、菌、蟲是導致人體生病的六種因素,簡稱六因。診斷疾病是通過把脈、聽聲、觀察顏色、詢問病情,用手觸、摸、扣、打、刮、按、搬、量等傳統方法,來觀察人體形態結構的變化和精神方面的異常情況。

    苗醫所稱的“兩綱”即“冷病熱治、熱病冷治”,是他們治病的兩大法則,具體治法則分內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為豐富,并體現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療特點。

    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疾病、傷害作斗爭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醫療經驗。他們對致病因素、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等都有較深刻的認識,在疾病分類和命名上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臨證處方用藥方面,有著許多的獨到之處,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成為我國傳統醫藥寶庫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苗藥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非遺潤童心”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公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溪县| 马尔康县| 班戈县| 封丘县| 六安市| 高邑县| 邢台县| 嘉峪关市| 高碑店市| 五峰| 通化市| 邵武市| 奇台县| 三门峡市| 图木舒克市| 石屏县| 乾安县| 百色市| 当雄县| 宽甸| 疏附县| 乐安县| 盐亭县| 新丰县| 保康县| 扶余县| 阿克| 宜城市| 临汾市| 吉隆县| 金寨县| 墨竹工卡县| 荣昌县| 保山市| 四子王旗| 来安县| 利津县| 丹棱县| 萍乡市| 积石山| 双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