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發布了消費券發放計劃。記者注意到,除針對暑期市場的短期安排外,部分地方還立足中長期提振消費,推出覆蓋下半年的消費券方案,其中不乏數千萬元乃至億元級規模。受訪專家認為,本輪消費券投放更為精準,聚焦文旅、餐飲、賽事、演出等服務消費領域,并強化“限期”“滿減”規則,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形成互補,將更為有效地激發市場活力。
去陶陶居品嘗正宗粵菜,到參與銀聯活動的餐廳大快朵頤,穿梭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不少居民和游客都對記者表示,手握消費券,無論是精致茶點還是豐盛正餐,都能享受超值優惠。
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廣州正在發放“食在廣州”政府消費券,釋放本地消費需求,吸引國內外游客來穗,激發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活力。該活動自去年底啟動以來,已持續開展四輪,結合“同船渡·粵韻廣州”、2025廣州荔枝文化暨旅游推廣系列活動等,打造更多消費場景,目前正在發放第五輪,累計將發放1億元消費券。
不只廣州,近期全國多地都在發放消費券,從發放金額的總體規模來看,其中不乏總規模達千萬元甚至億元級別的消費券。其中,湖北計劃于8月下旬開始發放2025年“惠購湖北”暑期零售餐飲消費券,總規模1億元。據介紹,本輪湖北消費券支持力度更加聚焦,將加大對餐飲行業支持力度,提升餐飲券發放比例,鼓勵消費者到店堂食,讓消費市場更有“煙火氣”。
另外,上海下半年將安排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發放餐飲、旅游、電影、文化、體育消費券;8月11日20時起,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通過美團、攜程、去哪兒、飛豬4家平臺發放1000萬元成都旅游住宿消費券,各平臺也將匹配額外補貼政策推出疊加優惠活動;鄭州市于8月5日啟動第六屆“醉美·夜鄭州”消費券發放,發放總額共計2000萬元電子消費券,涵蓋零售、餐飲、成品油、景區、電影等多個場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地方的消費券重點投向文旅、餐飲、觀賽等服務消費領域,各地正著力探索如何優化設計以更有效促進服務消費。她強調,這符合消費需求升級的趨勢。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人均GDP達到1.3萬美元,居民消費正在進入從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服務消費并重的轉型階段,服務消費增長潛力大、市場需求旺。
在地方消費券的發放手段上,數字化趨勢明顯,美團、京東、餓了么以及云閃付、支付寶、微信等平臺成為重要發放渠道,部分城市還試點了數字人民幣。記者從美團獲悉,今年以來,美團承接了青海、河南、海南等23個省的政府消費券項目,協助政府發放了數億元消費券。
此外,消費券的發放過程也更為注重杠桿效應,多地設置了“滿減”規則,如滿180元減40元、滿280元減80元、滿380元減120元等,帶動額外消費支出。
王青還指出,由于消費券發放多采取“限期滿減”方式,因此其對消費的拉動效應“立竿見影”,拉動倍數也清晰明了,促消費效果顯著。
地方消費券的核銷情況也驗證了這一效果。廣州商務局數據顯示,從去年底“食在廣州”政府消費券發放以來,截至今年8月11日,已經有累計超過600萬人領取,累計核銷金額7115萬元,核銷率約86%,帶動實際交易4.09億元,有效激發了消費活力。
此前,上海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體育消費券累計核銷2981萬元,共有857家定點體育場館參與活動,181萬人次領券,拉動場館直接消費9104萬元,資金撬動比達到3.1倍,相比去年同期有明顯提升。
“這樣來看,當前一些地區加大力度發放消費券,是‘以舊換新’之外一個卓有成效的促消費政策工具。”王青指出,綜合影響經濟運行的各類內外部因素,接下來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的重點是大力提振消費。
綜合來看,王微表示,消費券作為一項有效的短期提振消費工具,能顯著激發消費活力并發揮杠桿作用。她進一步分析,國家層面以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對商品消費的杠桿作用明顯;而地方對文旅等領域的補貼,則將有力撬動服務消費,進而全面激發消費市場活力。(記者 王文博 丁樂)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兩新”政策促進產業升級 提振消費需求成效明顯2025-08-19
- 海峽兩岸青少年輪滑冰球交流賽在廣州舉行2025-08-18
- “金融+”特色服務激活暑期文旅市場 多重優惠發力“點燃”消費熱潮2025-08-18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財經聚焦丨7月物價數據透出哪些積極信號?2025-08-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