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主要參考的6個臨床表現
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川崎病診斷標準主要參考以下6個方面的表現。
持續發熱>5天:該表現占全部患者的97%~100%。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般在3天左右就會退熱,川崎病一般要發熱>5天,患兒體溫多可高達38~40℃,患者一般狀態不佳,食欲不振,精神不好。
雙眼球結膜充血:占全部患者的86%~90%,雙眼結膜充血,但沒有眼部的分泌物。
口唇改變:口唇紅腫潮濕、口腔黏膜彌漫性發紅、口唇皸裂、楊梅舌。
多形性皮疹:患兒皮疹呈現多形性,沒有水皰或痂皮,皮疹可漸漸消退,或者形成更大的斑。另外一個早期診斷的關鍵點是在發熱的同時,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之前,在卡介苗接種部位出現明顯的紅斑。
四肢末端的改變:急性期掌心和腳心出現紅斑占87%~95%,硬腫占75%~76%;發病的第10~15天,開始出現手指和腳趾自甲溝開始的片狀脫皮。
頸部淋巴結腫大:該癥狀是所有主要癥狀當中最不常見的一個,<2歲患兒出現的比例可以低到50%。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癥狀與進行性的發熱同時出現或在發熱之前出現,逐漸腫大到雞蛋大小,患兒常因為頸部淋巴結痛而引起注意,但其特征是非化膿性腫大。
以上6個主要癥狀中只要出現5個就可以診斷為本病。如果不足5個癥狀,但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或心血管造影檢查證實了冠狀動脈瘤(或者動脈擴大),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也可確診為本病。
其他臨床表現 除上述6個主要癥狀外,川崎病還會出現其他的癥狀和體征,如腹瀉、嘔吐、腹痛、膽囊腫大、麻痹性腸梗阻、輕度黃疸、血清轉氨酶值上升等消化道改變;心臟雜音、心音減低、心電圖PR間期延長、心律不齊等心血管疾病表現;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現;白細胞增多伴核左移,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CRP升高、低白蛋白血癥、貧血等血液改變;蛋白尿、尿沉渣中白細胞增多等泌尿道改變及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驚厥、意識障礙、面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改變。
末梢血檢查白細胞增多、血小板增多、血沉加快、CRP升高發生率均>85%,對協助臨床診斷,尤其是表現不典型的川崎病診斷有重要意義。
川崎病發病10天內應給予及時治療
川崎病一旦確診應該在發病10天之內給予及時治療,主要治療包括以下內容。
人血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 人血丙種球蛋白既可以防止冠狀動脈瘤的形成,又可以改善患兒癥狀及心功能,是目前川崎病的常規治療。推薦劑量為2g/kg,12小時內一次靜脈輸注。
阿司匹林 急性期起到抗炎作用,按30~50 mg/(kg·d)分3~4次口服。熱退或2周后改為3~5 mg/kg,起到抗凝作用。無冠狀動脈并發癥患兒口服至病后2~3個月,有冠狀動脈并發癥者應該口服到冠狀動脈內徑恢復正常。
對癥治療 包括退熱等。部分患兒肝功能急性期異常,可能與疾病本身有關,也可能與大劑量阿司匹林應用有關,可以適當給予保肝藥物。
如上所說,川崎氏癥的黃金治療期只有發病開始的10天內,但光是評估是否為川崎氏癥就要高燒滿5天的條件,因此黃金治療期只有短短的5天!而且容易引起心臟血管并發癥,不趕緊治療可能會有后天心臟病發生!
這位網友在最后也是千叮嚀萬囑咐,希望提醒各位家長們: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出現頭疼腦熱的,
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孩子挺一挺,
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立即就醫呢?
為此,我們特意采訪到原福建省直機關醫院內科醫生(現退休),多年來從事相關疾病診療工作的鄭利醫生:
“一般的小兒急疹三天左右就會退燒,如果家里的孩子超過三天仍然高燒不退,家長就不能一味堅持讓孩子挺一挺的想法了,必須馬上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家長朋友可以關注兩個檢查指標,一個是血小板數量,一個是C-反應蛋白酶”
當父母的一定要絕對細心!
孩子生病了請務必帶他們去看小兒科,
問診時絕對要跟醫生說清楚、說明白。
最后,希望所有人的寶貝
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任編輯:陳錦娜
- 到永泰游玩時遇村民突發心臟病 護士跪地搶救50多分鐘2017-10-09
- 專家提醒:多數先心病可通過心臟介入治療治愈2017-09-25
- 科普:每天活動半小時 死亡風險真能遠離你2017-09-25
- 二胎“長不大”竟是心臟病惹禍 或與媽媽是高齡產婦有關2017-06-14
- 福州一男子一運動就喘 原來是心臟“繩索”斷了2017-06-13
- 廣東在押人員死亡原因是什么?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盤點2017-05-17
- 萬萬沒想到:這十部電影真的致人于死亡2017-05-04
- 科技能救命 3D打印補丁可能會徹底治愈心臟病2017-04-25
- AI可以用來預測心臟病發作 比專業醫生還準確2017-04-19
- 老人掃墓突發心臟病 警察背200米送其上急救車2017-04-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今年“雙十一”期間福州快件將超2000萬件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