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生長在閩侯深山,揚名于北方樂器圈—— 

    六錦紫竹“拔節成長”記

    7月1日,從北京返榕的閩侯大湖鄉六錦村村民陳行輝剛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他精心種植的那片紫竹林里。“最近天氣熱,到了紫竹生長的關鍵時期,可得看護好了。”烈日下,陳行輝顧不上擦去臉上的汗珠,仔細查看每一根竹子的長勢。

    每年6月27日至30日舉辦的北京國際樂器展,是陳行輝必去參加的“保留曲目”。“4天的展會,見到了不少老朋友,也結識了很多新朋友。”陳行輝欣慰地說。

    原始的育竹賣竹,不僅產品附加值低,而且銷路有限。提高竹子附加值,讓資源產出更多經濟效益,六錦村開動腦筋,將目光放到了紫竹加工上。

    新鮮的紫竹在火焰的炙烤下會逐漸變黑,但經過旋轉烘烤、擦拭、涂抹蜂蠟等多道工序后,又變得光澤無比,仿佛重獲新生。小小的紫竹,“搖身一變”做成京胡后,身價漲了數十倍,不僅成為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助力一個偏遠山村唱響了一曲鄉村振興之歌。

    上北京 讓紫竹被更多人“看見”

    “京胡是京劇藝術的主要伴奏樂器,紫竹是制作‘京胡擔子’的主要原材料。”陳行輝說,很多民族樂器都以紫竹為主要原材料,小尺寸的紫竹做葫蘆絲,稍微粗一些的做笛子和簫,但利潤最高的是做京胡的紫竹。

    “清嘉慶年間,京胡制作就開始選用閩侯的竹子。”天津市非遺傳承人、京胡制作名家宋家維一輩子癡迷京胡制作,為了選到上好的紫竹,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和閩侯的紫竹“打交道”。

    “那時候年輕,為了找到上好的紫竹,經常在深山老林里尋覓。”宋家維告訴記者,六錦村的海拔、氣候和土壤特別適合紫竹生長,竹農們管理也很細致,這里是他購買紫竹的首選地。

    雖然六錦村有近百年種竹史,但由于地處偏遠山區,信息不暢,加上早期竹農們各自為戰,只出售未經加工的初級產品,紫竹的價格一直上不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種紫竹的村民日漸稀少,只有陳行輝的父親陳光一直在堅持。

    從小在竹林中長大的陳行輝,跟多數年輕人一樣,走出村莊施展拳腳。他在外地從事過農資、電器的銷售,收入也很可觀。但眼看著曾陪伴自己成長的紫竹林雜草叢生,盡顯荒蕪之態,再想到父親多年來的堅持,陳行輝心中五味雜陳。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為家鄉的紫竹做些什么?是否能讓這片竹林重現生機?

    守在村里固步自封肯定行不通。陳行輝決定走出去,去更大的世界尋找機會。2015年,陳行輝聽說北京有國際樂器展,便和父親扛著400多根紫竹去了北京。讓他驚喜的是,剛到展會現場,兩袋紫竹就被一“搶”而空。“當時不懂市場價,在北京一根紫竹可以賣100多元,我們幾十塊錢就賣掉了。可即便如此,當時村里一根紫竹才賣3塊錢,在北京的銷售價格已經翻了10多倍。”

    訪名師 讓紫竹在圈內闖出名氣

    “這些竹子好在哪里?”雖然竹子被搶購一空,但在北京樂器展上,面對一位經驗豐富的師傅的疑問,陳行輝卻回答不上來。老師傅的話,也讓陳行輝意識到,自己只懂怎么種紫竹,但對紫竹在樂器制作中的要求和標準一無所知。他還發現,村里祖祖輩輩種植紫竹,卻從未有人對此深究。

    此后,陳行輝每年在參展時,都會積極向現場的制琴師傅請教,甚至虛心地前往山東、天津、河北、上海等地,拜訪當地有名的制琴師傅,深入了解樂器制作對紫竹的特定要求。

    漸漸地,陳行輝種出來的紫竹在“京胡圈”里打開了市場,闖出了名氣,得到越來越多京胡制作老師的青睞。洪廣源派京胡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京胡制作師武樂峰在2003年的北京國際樂器展上和陳行輝相識,后來一起合作十幾年,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小陳特別實在,是個干事的人,我們做精品琴選材很嚴格,要求竹子材質要瓷實,演奏出來的聲音才好聽。我們提出想要什么樣的紫竹,哪怕就算是一根,他都會費盡心思去找,直到找到我們滿意的為止。”武樂峰說,一般單節長37厘米至43厘米的紫竹,是制作京胡桿的上乘之選,且每節規格都有特定要求,“我們信賴小陳這樣好學、實干、誠實的人,他供應的材料我們放心。”武樂峰說。

    拓市場 讓紫竹挑起振興“擔子”

    紫竹的銷路打開了,陳行輝也沒有忘了村里的鄉親。“以前是中間商來村里收竹子,再轉手賣給樂器廠家,竹農獲利微薄。”為此,陳行輝積極推動成立六錦邊洋竹業合作社,由合作社對村里紫竹進行收購。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竹農收入,還搭建起與樂器廠家直接溝通的橋梁,幫助竹農更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優化種植策略,提升紫竹品質與產量。

    “沒有合作社時,竹子一根只能賣兩毛錢,銷路還無法保證。合作社成立后,每根收購價達到1.5元,部分品相好的紫竹,經大師加工制作后,能賣到幾百甚至上千元,大大提高了竹農們的收入,其中一戶最高年收益將近20萬元。”六錦村黨支部書記陳華說。

    “南竹北銷”的同時,六錦村也吸引了一波波北京、山東等地的京胡手藝人來村里考察、采購。“這些京胡制作老師每年10月都會來六錦村住上一段日子,實地挑選好竹子,也來體驗南方山村的悠閑生活。”陳行輝說,南北方的地理差異讓來到六錦村的客人對挖竹筍和寧靜的鄉村生活產生了濃厚興趣,也讓村里看到了把小竹子做成大產業的希望。

    “我正在摸索如何用竹子制作快板等,不斷開拓新市場。”陳行輝說,借助六錦村的茂密竹林和綠水青山,他成立了家庭農場,進行生態養殖、紫竹種植、高山云霧茶銷售,嘗試開拓依竹而生的新業態,描繪一幅“小竹子、大產業”的山水畫。(記者 譚湘竹 謝星星)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紫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非遺潤童心”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公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广平县| 大庆市| 古田县| 南郑县| 泸溪县| 普格县| 江阴市| 土默特右旗| 辽宁省| 喀喇沁旗| 岳西县| 枞阳县| 资源县| 和龙市| 拜城县| 顺平县| 江门市| 宜兰市| 长垣县| 云龙县| 民乐县| 双鸭山市| 涟源市| 金乡县| 阳新县| 息烽县| 宁波市| 大兴区| 周至县| 仙桃市| 勐海县| 金门县| 连城县| 濉溪县| 县级市| 上思县| 县级市| 邵阳县| 太和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