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福研究院打通工業廢水能源轉化路
廢水流進去 氫氣產出來
采油廢水穿過一組特殊的電解槽,從另一端管道產出的竟是潔凈的氫氣。由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東福研究院”)研發的“難降解工業廢水電解制氫”技術,正將昔日的污染源和廢熱變為新能源的起點。
突破技術瓶頸:
廢水廢熱變氫氣
傳統電解水制氫需要高純水,工業廢水必須經過昂貴的層層純化,才能送入電解槽。
東福研究院展示的非淡水綜合制氫平臺,創新性地融合高通量膜蒸餾、低溫廢熱利用和電解工藝,用一步法制出高純水,實現“ALK(堿性電解槽)+PEM(質子交換膜)”混合制氫,突破了傳統堿性電解槽抗波動性差、高鹽水處理困難、系統廢熱回用難等核心技術瓶頸,實現非淡水直接利用與抗風光波動消納,為風光基地可再生能源消納制氫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這項新技術為裝置穿上了“防污鎧甲”,它巧妙利用廢水中特定成分,轉化為制氫反應的“幫手”,一舉跳過傳統凈化的高門檻。東福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這好比讓一個習慣吃精米的人,突然學會高效消化粗糧并從中汲取更多的能量——我們讓電解裝置‘學會’直接利用復雜廢水。”
瞄準燃煤電廠:
破解脫硫廢水難題
在油田的成功運用是東福研究院藍圖的起點。該研究院技術團隊已將目光投向更嚴峻的領域——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這類廢水成分復雜、腐蝕性強,傳統處理方式成本高且易產生二次污染。
“讓高鹽、高重金屬的脫硫廢水直接進電解槽產氫,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巨大挑戰。”東福研究院研發工程師郭傳鑾說,“東福研究院在抗污染材料和反應器設計上已取得關鍵突破,實驗室數據令人振奮。”
據悉,由該研究院推動的首個火電廠脫硫廢水制氫示范項目即將啟動。若成功推廣,這項技術可為全國燃煤電廠每年數百萬噸棘手廢水找到綠色出路,同時生產大量零碳氫能。
業內專家評價,東福研究院的這項技術為工業廢水處理與綠氫生產開辟了顛覆性路徑。隨著示范項目從油田走向火電、化工等領域,一條利用工業廢水規模化生產清潔燃料的鏈條正加速形成。(記者 梁凱鴻)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一企業偷排廢水被罰34萬余元2023-01-05
-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于9月啟動日本核廢水安全評估2021-08-20
- 改個化糞池 一公司被罰款百萬,責任人獲刑10個月2018-06-08
- 企業被曝違規傾倒廢渣廢水 山西環保廳:依法從嚴從快查處2018-04-18
- 非法電鍍加工點藏閩侯深山 廢水直排山溪2016-10-27
- 仙游一公司廢水外溢排放 被處排污費三倍罰款2016-09-21
- 南平:廢水淘金增效益 和鑫公司引進國內首創技術2016-08-12
- 莆田一男子未辦審批手續開電鍍廠亂排廢水被判刑2016-08-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探深藍,結情緣,福州三大工會搭起雙軌“心”2025-07-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