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新華社客戶端近日發布報道推介泉州這條古街,瀏覽量超過152萬——

    泉州中山路: 融合多元文化 守護煙火生活

    “大上海理發廳”“羅克照相館”……這些“古早”的招牌,在福建泉州的中山路上隨處可見。踩著古老的石板路,邂逅明艷的“胭脂磚”,穿行在騎樓古厝間,仿佛不經意就能觸碰到歷史。

    中山路貫穿泉州古城南北,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商業街之一,其建筑風格體現了泉州這座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中山路騎樓建筑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當時很多南洋華僑回鄉,修建的騎樓建筑帶有五腳基等南洋建筑符號,又有紅磚、窗花等閩南傳統民居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閩南多雨,夏季炎熱,騎樓作為一種外廊式建筑物,既美觀又實用。

    歷經百年風雨,中山路上的建筑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落后、消防隱患多等問題日益凸顯,一次搶救性的“大手術”讓老街再次煥發容光。“2018年泉州啟動了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從建筑風貌、景觀交通、市政基礎設施以及夜景照明四大方面進行綜合整治修復提升。為了修舊如舊,采用了傳統閩南建筑的10多項古老技藝。”泉州市古城保護發展指揮部建設組副組長王順福介紹。

    走在中山路的古街巷陌,抬頭不時能看見屋檐下整齊排列著造型精美的“滴水獸”,它們就是修復保護的受益者。“閩南騎樓式建筑的排水孔被稱為‘滴水獸’,會被做成花鳥魚蟲各種造型,有時修復一個,就要伏案或趴在墻上‘繡花’一整天。”泉州市傳統建筑名匠楊建宗說。

    得益于這種“匠心”,鐘樓、慈濟宮、泮宮、宋市舶司遺址等歷史遺跡以及那些鑲嵌于騎樓墻上的老式商鋪匾額得以重現昔日光彩。

    “既能喚起老泉州人的回憶,又能讓年輕人更懂中山路。”看著“新生”的街巷,從小生活在這里的陳光厚很是感慨。

    中山路在保護中求發展,在傳承中謀創新,如今已成為集文化體驗、休閑購物、藝術欣賞于一體的多元空間。南音彈唱、提線木偶、變臉、蟳埔女簪花圍等非遺散發著古城特有的魅力;源和堂、水門國仔、秉正堂等傳統老字號店鋪里,新老泉州人細品閩南風味,回味記憶;僑批館、蔡國強藝術館、175號藝術空間等一批文化藝術新地標正對外展示著泉州的活力……

    當夜色緩緩掩映泉州古城,燈火漸次亮起,帶著歷史溫度的暖黃與都市的霓虹在中山路開始交織。“中山路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姿態,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共同見證并參與著老街的新生。”來自上海的吳妤說,自己期待著與它的下一次邂逅,繼續傾聽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新華)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通化市| 洱源县| 茶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登县| 桂平市| 逊克县| 湘潭市| 巴中市| 新野县| 龙南县| 河津市| 霍山县| 嘉荫县| 霍山县| 疏附县| 富裕县| 塔城市| 新和县| 岫岩| 根河市| 嘉定区| 都兰县| 奉贤区| 临夏县| 宁强县| 沈丘县| 巴青县| 五指山市| 海城市| 万荣县| 汶上县| 凤庆县| 静宁县| 永仁县| 防城港市| 石泉县| 浮梁县| 横峰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