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臺兩地藝術家共同創作,精雕細刻重新刻畫人物,尋找中國人精神脊梁

    新版高甲戲《大稻埕》亮相

    《大稻埕》全新改版亮點多 劇情飽滿人物豐滿

    全新改版的高甲戲《大稻埕》,舞臺效果更精彩。

    《大稻埕》全新改版亮點多 劇情飽滿人物豐滿

    劇情更飽滿,人物形象更豐滿。

    《大稻埕》全新改版亮點多 劇情飽滿人物豐滿

    廈門網訊 ( 文/廈門日報記者陳冬 圖/廈門日報記者姚凡)從藝近40年的高甲戲名演員吳晶晶,從來沒有這么緊張過——昨晚,她在舞臺上,反串飾演一位年僅20歲的學院書生,性別、年齡的巨大反差,讓這位“梅花獎”得主在上臺前仍然內心忐忑,生怕“演砸了”。

    這出在集美福南堂上演的劇目,是全新改版的高甲戲《大稻埕》,該劇由廈臺兩地藝術家共同創作、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演出。“國寶級”高甲戲演員吳晶晶的反串出演,成為此次改版一大亮點,讓該劇有了兩個版本——明星版和青春版。而她所飾演的書生“老三”,更是新版中重點重新刻畫的一位核心人物。

    高甲戲《大稻埕》2015年首演以來,因構思精巧、舞臺表演精彩,獲得福建省第26屆戲劇會演第一名,去年入選“2016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并作為2016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的開幕大戲在金門演出,獲得了臺灣觀眾、媒體的高度評價。

    “十年磨一戲”是戲劇界的一句至理名言,一部作品要成為精品,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修改打磨和舞臺錘煉。歌仔戲《邵江海》,高甲戲《阿搭嫂》、歌仔戲《蝴蝶之戀》等廈門幾部被中國戲劇界認可的作品,都是秉承這樣的精氣神,編劇和主創團隊邊演出邊聽取各方意見,不斷修改打磨,才被載入戲曲名錄。《大稻埕》要成為真正的精品,自然也要精雕細琢。

    編劇說

    重回書齋定位“老三”角色

    曾兩次榮獲中國戲劇劇本最高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的曾學文,在中國戲劇界是有名的不怕改劇本的劇作家,被北京專家譽為“咬定青山不放松”——《邵江海》演出10年時間,他改了10年;《蝴蝶之戀》演了5年,他改了5年;《阿搭嫂》演了8年,他改了8年;而《大稻埕》演了2年,他依舊改了2年。

    曾學文有個習慣——每一場演出,都在一旁觀察觀眾的反映,琢磨問題的所在。這個習慣,讓他看出了《大稻埕》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劇中的‘老三’是我對原稿最不滿意的地方,因為這個角色趨于平面化,缺乏情感跌宕,身份定位也不夠清晰。”

    于是,曾學文重新回到書齋,從史書中再去捕捉那些點滴的記錄。他說,在《馬關條約》后那場戰爭中,最令人激奮的是知識分子發出的“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請纓從古是書生,中國知識分子報國赴難,是他們的精神傳遞,也是中國精神信仰不墜的力量。于是,曾學文對“老三”這一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改為書院的書生,這也是當年臺灣最真實的歷史寫照。

    人物定位清晰后,老三與父親林天來的戲就在曾學文的筆下激蕩開來,一來一往——父親不再是單一的情感狀態,他曾想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規劃孩子們的前程,卻不知不覺被老三所引導。這場歷史突變不僅改變了書生老三,也在改變父親。“這正是這一稿和之前最大的不同之處。”曾學文說。

    從小人物、小家庭透射大事件、大時代,是曾學文的寫作特色。《大稻埕》亦是如此。曾學文說,以戲曲的形式呈現抗日題材,還要打動觀眾并不容易,因此,劇本沒有從正面去表現烽火連天的戰爭場面,而是試圖通過在大稻埕生活的林天來一家,去找尋當年居住在臺灣的閩南人守家御敵的歷史印跡,尋找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精神脊梁。

    專家說

    新版更有戲劇張力感染力

    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中國劇協秘書長崔偉、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中國文聯研究員李春喜、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王安葵等戲劇評論“大腕”,昨晚也專程來到劇場觀看演出。他們認為,新版《大稻埕》更有戲劇張力和感染力。

    季國平說,《大稻埕》是一出令人感動的劇目,呈現給世人悲壯的歷史和不屈的精神,當代中國太需要這樣精彩的劇目了。這場演出很精彩,希望主創團隊能不斷打磨該劇,走出廈門進行更多的演出,期待日后還能到臺灣演出,相信該劇能引起臺灣民眾的共鳴,將中華民族精神共同弘揚光大。

    第一次觀看《大稻埕》的王安葵對該劇給予高度評價,他說,該劇在有著民族史詩般背景下,通過小人物展現出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體現兩岸血脈相連的情感。宏大的主題,兩岸攜手合作,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林晗枝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剛剛!今年第5號臺風“百合”生成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唐山市| 绥芬河市| 长葛市| 上高县| 黄梅县| 泗水县| 新津县| 怀仁县| 和龙市| 酒泉市| 开远市| 固原市| 罗江县| 含山县| 手游| 都江堰市| 邵阳市| 磐石市| 罗源县| 堆龙德庆县| 蓬安县| 大庆市| 沾化县| 凌云县| 九江县| 盐池县| 高唐县| 邢台市| 通许县| 广灵县| 得荣县| 辽源市| 阳谷县| 佛学| 泾源县| 呼玛县| 双桥区| 华容县| 锦州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