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記者 羅子泓)廈門鳥種記錄再度被刷新。近日,廈門市觀鳥協會發布消息,確定協會成員“創造之美”和陳肇洧拍攝到的灰喉針尾雨燕、淡眉柳鶯,為廈門新發現的野生鳥類。至此,廈門鳥種記錄已達456種。

    灰喉針尾雨燕是3月中下旬,于東坪山被拍攝到的。“創造之美”回憶,當天下午,他看到空中有數只燕子飛舞,便用相機拍攝下來,“它們既不像家燕那樣,尾巴是剪刀形的,也不像白腰雨燕那樣,腰上有白色羽毛……”

    隨后,“創造之美”用手機軟件對拍到的鳥兒進行了初步識別。后經鳥類專家鑒定,它們就是灰喉針尾雨燕,此番來廈或為過境。“它們在東坪山來了一次‘快閃’。第二天再去時,已不見蹤影。”“創造之美”說,拍鳥的樂趣就是不知道下一秒會遇見什么鳥,有點兒像開盲盒。

    資料顯示,灰喉針尾雨燕的飛行速度極快,平日里,速度可達每小時170公里;全力沖刺時,最高時速可達350多公里,相當于福廈高鐵最高運營時速。灰喉針尾雨燕通常在巖石洞穴和樹洞中筑巢。它們的巢穴由苔蘚構成,由灰喉針尾雨燕的涎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唾液”)緊緊地粘在一起 。

    4月10日,陳肇洧在海滄蔡尖尾山邂逅淡眉柳鶯。他回憶,當時,身后的樹上傳來一陣規律的鳴叫,趁鳥離得近,他先錄下鳴聲。手機程序將鳥鳴識別為淡眉柳鶯后,他又等待了一段時間,才拍到滿意的鳥類照片。

    “后來經福州的老師查證,這可能是福建省第一筆證據確鑿的淡眉柳鶯記錄……淡眉柳鶯的遷徙路線通常不經過華東華南地區,它或許是一只偏離遷徙路線的迷鳥。”陳肇洧說。

    灰喉針尾雨燕

    雨燕目雨燕科針尾雨燕屬鳥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18厘米~19 厘米,體重約95克,約等于兩個雞蛋的重量,身形較為小巧輕盈。主要棲息于海岸、海島和山地森林地帶,常在空中捕捉飛行性昆蟲為食。

    淡眉柳鶯

    雀形目柳鶯科柳鶯屬鳥類,體長約10厘米,眼部附近有一抹淡雅的“眉毛”;它是活躍的林棲型柳鶯,繁殖于中國中部、中南部等地;越冬于印度及鄰近區域。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紅旗漫卷——福建省美術館館藏閩地紅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柏县| 全州县| 固阳县| 南宫市| 吴川市| 临沭县| 保靖县| 开江县| 博乐市| 长顺县| 广东省| 房山区| 贵港市| 娱乐| 天长市| 盐池县| 珠海市| 平凉市| 收藏| 额济纳旗| 沂水县| 衡东县| 崇仁县| 灵石县| 松江区| 阿克苏市| 巫溪县| 台东市| 丹阳市| 九龙城区| 镇赉县| 巩义市| 宁蒗| 来安县| 福安市| 亚东县| 湖口县| 东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佛冈县| 民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