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可愛莆仙劇風流世代傳”

    老藝人祁玉卿利用閑暇時間,向莆田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傳授莆仙戲

    “可愛莆仙劇風流世代傳”

    莆仙戲下鄉演出百余場,村民們都說熱鬧又親切

    “可愛莆仙劇風流世代傳”

    重新改編后的《媽祖》創下多項紀錄,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許愛瓊 馬俊杰 實習生 陳小芳 文/圖) 昨日是第四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的最后一天,前幾天在莆仙大劇院欣賞到的精美莆仙戲《媽祖》,很多人還在津津樂道。莆仙戲演員們這幾天又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排練,這個月底,他們將前往遼寧沈陽、撫順等地,受邀獻演8場傳統莆仙戲。這是莆仙戲劇院首次出省演出,也是“文化莆田”的一件大事,這讓莆仙戲藝術家們看到了千年莆仙戲的事業“又一春”。

    1.【危機】 千年老劇種人才青黃不接

    莆仙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比京劇還早800年,擁有5000多個傳統劇目,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早在2006年,莆仙戲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每逢過節或其他特殊日子,比如結婚生子、喬遷豐收等,莆田人都習慣請莆仙戲劇團演出助興。

    早在1962年,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老舍在福州看了仙游縣鯉聲劇團演出《春草闖堂》后,寫下一首五言侓詩。短短40個字,卻道破莆仙戲的風韻和古老特質。

    對于這一古老的傳統劇種,許多年輕莆田人卻并不熟悉。現在,一些民間劇團為了生存不得不減少演員,一些劇團甚至舍棄了許多特殊的樂器,莆仙戲十幾種經典樂器如今只剩三五種。

    更讓老藝術家們擔憂的是,莆仙戲人才這幾年日現斷層的趨勢,只剩下兩人還在堅持創作莆仙戲,而導演、作曲、舞美等也都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

    不久前,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立華邀請莆田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討了莆仙戲的傳承和保護。陳立華希望更多好的莆仙戲作品能走入民間,發揮名團名劇、名家名角、新秀新作等文化品牌效應,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此前,非莆田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呼吁保護這一古老劇種。他們提出要有一個主體來盤活莆仙戲行業,演員們用一半的精力研究藝術,一半的精力進行商業演出。這也是促成莆仙大劇院誕生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俄羅斯三地遭襲擊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

    福建報業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福建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本站由速網科技提供CDN技術支持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海都報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巴南区| 安国市| 永嘉县| 禄劝| 思南县| 西藏| 错那县| 弋阳县| 玉树县| 沐川县| 水富县| 盐池县| 乐都县| 黔东| 常德市| 嘉兴市| 辰溪县| 抚远县| 思茅市| 乌拉特前旗| 大邑县| 集贤县| 临湘市| 都兰县| 凤凰县| 花垣县| 宜良县| 马山县| 南康市| 东城区| 江安县| 云龙县| 阿尔山市| 洛扎县| 陆丰市| 怀柔区| 大姚县| 盱眙县| 寿阳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