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莆田新聞
    分享

    莆田木蘭溪流域,5個村(社區)組成北洋荔林水鄉片區,抱團走好鄉村振興路——

    一溪碧水 綻放“五朵金花”

    一溪碧水 綻放“五朵金花”

    北大村濱水文旅產業日漸興旺。 林震揚 攝

    東南網8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研 劉輝 魏敏揚 卞軍凱 見習記者 陳陽陽)7月底,一場音樂嘉年華活動在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大村開啟,引得城里游客紛至沓來,摘荔枝、聽音樂、嘗美食,也把北洋荔林水鄉片區內的吳江村百年古厝、七步村荔洲島夜游、后黃社區民俗體驗、東陽村進士文化等“寶貝”,齊刷刷地曬在游客面前。

    北大村、吳江村、后黃社區屬于西天尾鎮管轄,七步村、東陽村歸拱辰街道,分屬不同行政區劃的5個村(社區),為何迎來抱團發展的新機遇?近日,記者深入片區蹲點,探尋這條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乘舟穿行木蘭溪支流延壽溪,那嘩啦啦的流水聲,似乎正在訴說木蘭溪從昔日的“水患之河”變為“生態之河”“發展之河”“幸福之河”的新故事。

    因溪水成片區,共享一片綠

    “老板,開業后生意怎么樣?”

    “我們家的小店,會跟著公園一起成長!”

    這是記者與北大村溪水邊“西天尾扁食店”老板吳繼勇的對話。他口中的公園,是建在村里的荔林水鄉公園。

    這個公園,有來頭。

    1999年12月27日,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工奠基,并參加義務勞動,開啟了20多年接續奮斗的木蘭溪治理之路。從“談洪色變”的歷史創傷,到“人水和諧”的生態新圖景,木蘭溪治理成為新中國水利史上“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

    “雨下仙游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在木蘭溪下游防洪堤建成前,位于木蘭溪上游的仙游山區下大雨,下游的南北洋平原就要遭殃。地處北洋平原的北大村,處境可想而知。

    除了水患,臟亂情況更讓人難以忍受。“豬圈鴨圈多,墳墓多,群眾大白天都不敢來。”曾擔任北大村黨支部書記的曾國富回憶說,2013年以來,結合河道綜合治理,北大村拆除了1.2萬平方米的豬圈鴨圈,遷移了800多座墳墓,污水處理覆蓋率100%,再結合村里1500多棵百年荔枝樹,建起了親水公園。

    從北大村碼頭乘竹筏前行,兩岸的荔枝樹枝丫斜斜探進水面,紅彤彤的荔枝掛滿枝頭——荔林水鄉的生態美景,不正是沿溪各村發展的“金山銀山”嗎?

    水系治理后,北大村的生態美景、吳江村的百年古厝、七步村的小島夜游、后黃社區的民俗體驗、東陽村的進士文化,說是特色鮮明,但也顯得單薄,單打獨斗發展都難成氣候。怎么辦?

    一個致力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的規劃出臺了。

    “5個村(社區)地域相鄰、水系相連,為共同推進水系治理,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我們推出‘片區化’跨村聯建,片區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聯動共贏。”荔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翁林說。

    2024年11月,北洋荔林水鄉片區黨委成立。“作為功能型黨組織,我們建立常態化議事機制,統一進行村莊規劃,促進片區融合發展。著眼互聯互通,科學安排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生態保護、村莊民居和公共服務等發展布局。”片區黨委書記周文清介紹。

    如今,串起沿溪5個村(社區)旅游資源的“水上巴士”等項目已開通。沿溪而下,北大村的親子露營地、七步村的荔洲島之夜、東陽村的古厝古橋……一溪碧水,舒展開一片風光帶,蘊含著共同的生態價值轉換機遇。

    北大村的公園,吸引了來自七步村的吳繼勇。47歲的吳繼勇,看中公園的人流量,于今年4月接手了這坎店面。店面大約30平方米,只擺得下5張桌子。雖然小,夫妻倆卻投入了幾萬元,干得熱火朝天。“店里最受歡迎的是13元一碗的扁食,最多時一天賣過200碗。”吳繼勇一邊招呼顧客,一邊笑著說。

    以資源定產業,避免一窩蜂

    “書記,農田以后怎么種?”

    “農業要講附加值,必須做到農文旅聯動!”

    面對記者的提問,吳江村黨支部書記詹玉嬌的語氣里,透著一股子干練。

    墻壁上,掛著一張吳江村的航拍圖,從空中看吳江,一紅一綠兩種連綿成片的景觀特別顯眼。紅色,是古厝,全村保存著1600多座古厝。綠色,是農田,吳江村擁有1300多畝基本農田,全鎮最多。

    要提高農業附加值,必須打破傳統經營理念,錨定城鄉融合的方向,對現有資產、資源的使用方式實施顛覆性變革。

    7月12日,吳江村迎來一場重要簽約活動。

    修繕后的古厝,引來了福建大夢書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約后,“大夢·悅讀”品牌入駐古厝。“這里將成為一個復合的文化空間,打造集閱讀、文創、藝術、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人文新地標。”詹玉嬌有些激動。

    綠油油的農田,受到戶外教育研學機構的青睞。邁步吳江村的田間小路,一片荷塘映入眼簾,滿塘白荷盛開,露出嫩黃的蓮蓬。“荷塘不僅生產農作物,還是打卡點、研學點。下一步,村集體計劃流轉200畝農田,把蔬果采摘研學做出亮點。”詹玉嬌說。

    吳江村的產業前景看好,片區內的其他成員并沒有“抄作業”。一方面是因為吳江村的閑置古厝和農田資源不可多得;另一方面則是黨建引領下,片區內產業項目錯位布局、差異化發展。

    “我們發揮片區黨委的主導作用,打破行政壁壘,帶動片區產業規劃不重復、求互補、促互動,避免一窩蜂上同質化項目。”周文清介紹。

    七步村主打小島夜游,后黃社區主打民俗體驗,北大村主打濱水文旅,吳江村主打農業觀光,東陽村主打文化研學……挖掘各村不同的資源,開發引進不同的產業項目。沉睡的資源動起來,各地的游客多起來,村民的錢包鼓起來,荔林水鄉片區形成差異化競爭、互補式發展的新模式。

    用文化筑筋骨,蹚出一條路

    “館長,把狀元文化放在一個村里展示,行不行?”

    “在古代,有水有田經濟好,教育事業就繁榮。狀元文化濃縮在水邊,非常合適!”

    記者向莆田學院圖書館館長陳春陽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北大村正在依托莆田“狀元之鄉”文化底蘊,蹚出一條“穿越北大上北大”的文化IP之路。

    “科舉時代,莆田培養出2482名進士,按各朝代比例來算,唐代占全省1/7,宋代占全省25%,明代占全省23%。其中,狀元達21名。”陳春陽介紹說。

    文化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魂。然而不同的村,有的文化底蘊深厚、特點突出,有的則可能欠缺些,怎么辦?既然身處一個片區,不如集中挖掘有潛力的文化資源,然后共享。

    北大村,得地名之利和臨水之便,成為展示狀元文化的集中地。在溪水邊的綠道上,矗立著“解元”“會元”“狀元”等多座牌坊,展示了21名狀元的生平事跡,還有15名莆田籍院士的事跡介紹。沿著綠道一路前行,就像穿越了一條古代“趕考之路”。

    巧合的是,今年高考,西天尾鎮的一名學子被北京大學錄取,其父母平時就是在北大村的工廠里上班。因此,“用北大村賺的錢,培養孩子上北大”,在當地一時成為美談。

    “狀元文化是莆田城市文脈的重要元素。在北大村展示狀元文化,為鄉村爭取到來自城市的流量支持,形成城鄉文化互動。”北大村黨支部書記曾健介紹,近幾年,莆田市主辦的“莆陽開春”“莆陽爽夏”“莆陽賞秋”等大型文旅活動,多次將北大村作為主場地。5月19日,全市層面的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也在北大村舉辦。

    片區里的文化振興,既有引進來的濃縮,也有走出去的放大——把村里的文化優勢,變成全市的文旅名片。

    東陽村是福建省首批傳統村落,歷史上培養出11名進士,素有“進士村”的美譽,十分重視 “崇孝悌、重廉恥”的家風傳承,因此成為汲取文明鄉風的好地方。今年初,在東陽村通禮祠廣場,荔城區舉行了2025年傳承家風家訓活動暨集體婚禮儀式,10對新人和近千名村民、游客一起感受了傳統禮儀與時代新風相結合的文化韻味。

    走進后黃社區,僑鄉文化和莆仙民俗交融匯聚。莆田民俗、非遺手工、方言都融入研學課程,紅團DIY最受歡迎。教學生制作紅團,是68歲林秀鶯阿姨的強項。雖然帶著本地口音,但是林秀鶯口才非常好,一個人就能帶一個研學團,深受學生喜歡。

    “研學項目助力后黃從薄弱村蝶變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后黃社區黨支部書記許麗麗告訴記者。

    到鄉村去創業,吸引一群人

    “林總,對投資鄉村有沒有信心?”

    “沒信心哪敢真金白銀干下去!”

    坐在北大村露營地的帳篷里,福建五一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凌的回答擲地有聲。

    今年4月,雙方敲定合作項目,由五一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對北大村產業發展項目實行“整村運營”,公司自主經營,村里提取項目營業收入的8%壯大集體經濟。

    “4月9日進場后,我們加班加點干活,推進一期的營地帳篷、皮劃艇和槳板等水岸游玩項目,趕在5月1日試營業。目前,正在建設二期,開辟荔枝長廊、自然博物館、小跑馬場等荔枝林下的新業態,增加互動體驗。”林凌對自己投資的創業新項目充滿信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城鄉融合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過程,是城鄉互動的過程,也是身處其中的每個個體不斷參與的過程。如何吸引更多的“林凌”到鄉村的田野里,干出一番事業?

    后黃社區積極爭取列入省級鄉村創客基地,推出“新后黃人”入駐計劃,定期赴高校開展大學生鄉村創客基地推介招聘,為符合主題定位的創客承擔物業修繕費用。目前,已吸引18個創客團隊入駐。

    看準了莆田團建市場的缺口,加上后黃的引才政策,何萍萍大學畢業后就和幾個同學一起租下一座小院,打造忘憂園——集喝茶、聊天、聚會等活動于一體的休閑空間。記者走進院子時,何萍萍正在烤團建客戶預訂的全羊。“6月接了21單,總計接待400多人次。”她說,“暑假來臨,小院格外忙碌,最近客人多,預訂要精確到具體時間段了。”

    走出忘憂園,來到“霞梧西天尾”農特產品展示館。這里產品琳瑯滿目,還有直播培訓場地。“村民都可以來學習直播帶貨。”展示館主理人陳新是一名返鄉創業青年,他的愿望是把展示館變成培養“新農人”的搖籃。

    既培養本地鄉土人才,又吸引優秀人才下鄉,生態優美、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的鄉村,將是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

    “片區化”振興之舟,沿著木蘭溪前行。今年,莆田計劃建設60個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片區,輻射帶動木蘭溪流域226個村(社區)組團發展。

    記者手記

    被看見的幸福

    從莆田中心城區驅車十來分鐘,便到達西天尾鎮北大村。木蘭溪支流延壽溪畔,碧水映丹朱,白鷺棲荔叢;摘荔的大姐轉身撞見水上巴士游客的鏡頭,赧然間豐收的甜已定格。導游張麗花笑迎記者:“木蘭溪的美景被看見,我們建設美麗家園的努力被看見,太好了!”

    是的,隨著采訪深入,“被看見”的力量愈發清晰可感。

    鄉村之美在肌理,肌理的鮮活離不開生態的滋養。曾幾何時,木蘭溪濁浪拍岸,沿岸村居老舊、環境臟亂。如何還綠水青山,進而變金山銀山?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囑托,莆田市系統實施木蘭溪全流域治理。25載飛逝,堤壩化身步道串起濱水公園,企業、“新農人”循生態紅利而來,馬拉松、龍舟賽火爆出圈,露營基地成了網紅打卡點。木蘭溪沿岸的生態價值被看見,這是美麗鄉村的顏值擔當,更是鄉村振興的發展底氣。

    鄉村之美在活力,活力的奔涌來自產業的興旺。水鄉過去守著水網、荔林,卻只會有啥賣啥。如何將土特產變金疙瘩? 

    先摸清家底,再貫通源頭終端,形成特色種植、產品加工、水上觀光等產業鏈條,搭載電商平臺推介好物好景。產業價值被看見,鼓了村民的錢袋子,更為全面振興注入內生動力。

    鄉村之美在氣韻,氣韻的涵養根植于文脈。當古厝門前冷落,科舉文化遠去,非遺技藝偶現,鄉村便失了靈魂泯然于眾,如何讓文化凝結最動人的鄉愁?

    修繕古厝、開設非遺工坊,教民俗的阿嬤登上央視;深挖“狀元文化”IP,游客在穿越趕考之路中感受古今交響。文化價值被看見,水鄉展現獨特風骨,更多了傳承發展的底蘊。

    發展路上,價值被看見是幸事,短板被看見亦是。水鄉各村風華迥異,或荔林疊翠,或田疇鋪錦,或文脈流芳。但就一個村而言,產業單一、潛力不足的短板很明顯,能否五指攥成拳、合力奔共富?

    “片區化”跨村聯建統籌規劃聯編、基礎共建、資源互補,引入專業公司參與整村運營,織就生態農業、民俗體驗、文創開發等產業經濟帶,催生發展合力。

    無論價值還是短板,“被看見”都是打破信息與結構壁壘,讓城鄉的比較優勢與發展需求精準對接,成為要素與資源雙向奔赴的黏合劑。當城市的人才、資本、技術遇上鄉村的“土特產”,閑置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單一產業鏈接為經濟生態,地方特色升級為區域品牌——每一次被看見,都是融通與蛻變的起點。

    期待更多“荔林水鄉”被看見、被聯結、被賦能,讓城鄉融合的活水,滋養出更多共同富裕的幸福果實。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孟加拉國將于明年2月舉行大選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余姚市| 精河县| 建阳市| 古田县| 泰州市| 庆云县| 平塘县| 哈巴河县| 龙泉市| 哈巴河县| 安达市| 义马市| 海南省| 永定县| 临海市| 航空| 宁明县| 定安县| 阿克| 梅州市| 绥芬河市| 临猗县| 驻马店市| 永昌县| 伊吾县| 百色市| 珠海市| 汾西县| 江城| 青浦区| 阳山县| 邵东县| 攀枝花市| 革吉县| 通江县| 大足县| 拜城县| 米林县| 营口市|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