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內頻道>國內新聞
    分享

    1724.3萬人次,5月1日全國鐵路發送旅客人次創單日歷史新高,“五一”小長假里的各大火車站總是人頭攢動。風馳電掣般的“復興號”高鐵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高鐵3小時旅游圈的概念也愈發火熱。“坐快車讓腳步慢下來”,假期出游正邁向提質增速發展的新軌道。

    高鐵3小時旅游圈的概念在“五一”小長假前后走紅網絡,你知道從你所在的城市出發,乘坐高鐵3小時內可以去哪些風景絕佳處,來一次洗滌身心之旅嗎?

    從北京出發,半小時可到天津看海河柔波,2小時可到濟南泉邊品茶,3小時可到青島暢飲啤酒;

    從上海出發,1小時可到杭州西湖泛舟,2小時可到南京秦淮賞燈,3小時可到黃山登高覽勝;

    從西安出發,半小時可到咸陽看秦漢古韻,2小時可到洛陽品牡丹國色,3小時可到平遙古城漫步;

    從廣州出發,半小時可到順德嘗人間美味,1小時可到香港看維港夜景,3小時可到桂林徜徉山水……

    “高鐵游”實現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的高度共享。家住安徽蕪湖的胡先生一家,3日選擇乘坐高鐵到南京游玩,陪孩子到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看動物,再和妻子一起去新街口商圈購物。“高鐵單程僅需40分鐘,滿足全家的豐富行程也可以在一天內搞定。”胡先生說。

    高鐵3小時旅游圈正在逐步形成。攜程方面表示,“五一”小長假“高鐵游”的路途平均耗時在3.5小時左右,其中耗費1-2小時的占比最高,達到35.3%;在4小時以內抵達目的地的游客占比超過8成。

    相關數據還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選擇“高鐵游”的旅客群體中,年輕人正成為主力軍,19-29歲的年輕人占比超過4成,30-39歲旅客占比為32%。

    來自上海的陳先生就有類似的計劃,他在假期乘高鐵到蘇州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不用收拾行李,背包就走。像我們年輕人平常工作比較忙,都很喜歡這樣短途的旅行,和好友相約看個展覽、品嘗美食就很放松了。”

    中國法學會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音江表示,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游客花在路上的時間很長,在景點游覽的時間卻很短,屬于典型的“慢旅快游”。隨著多個城市之間的高鐵開通,游客在路上的時間大幅縮短,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游覽美景,無疑開啟了“快旅慢游”的時代。

    近年來,人們對于旅游的定位正逐漸朝著休閑度假的方向發展,而3小時的高鐵出行讓“自由自在”的旅行成為可能。隨著杭黃高鐵、廣深港高鐵等全面開通,選擇在附近區域短途“高鐵游”的乘客也不在少數。采訪中,不少游客表示好像在突然之間,乘坐高鐵就可以輕松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陳音江說:“無論是從旅游者的便捷舒適程度看,還是從區域旅游的發展實踐看,高鐵3小時旅游圈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已經成為現實。高速鐵路不僅拉近了城市距離,創造了旅游熱點,而且整合了旅游資源,促進了區域合作。”

    在華東師范大學休閑研究中心主任樓嘉軍看來,由于我國高鐵線路網不斷完善,未來高鐵游可能會成為新的旅游潮流和旅游經濟增長點。其實,在高鐵車程1至3小時內的區域還有很多旅游“熱度”不是很高的地區。“雖然這些地方可能沒有很強的傳統旅游元素如名勝古跡等吸引游客到來,但隨著人們旅游消費不斷升級,對于旅游地的體驗感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這些地區還可以不斷提高自身旅游服務能力,未來依然有很大的旅游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非遺潤童心”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公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甘孜县| 杨浦区| 普定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平和县| 当阳市| 堆龙德庆县| 鄄城县| 射洪县| 利川市| 溧水县| 苏州市| 钟山县| 海原县| 武穴市| 旺苍县| 保亭| 孟连| 娄烦县| 宜都市| 梅州市| 同江市| 富裕县| 乾安县| 中西区| 日喀则市| 靖边县| 石首市| 巧家县| 随州市| 恩平市| 武乡县| 丰城市| 陕西省| 安多县| 应用必备| 太保市| 湘乡市| 垦利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