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青山變“金山”?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開創性地提出一個思路:“我們能不能用活立木貸款?”以生長中的林木資源作為貸款抵押物,習近平同志這一設想為福建探索釋放林權融資功能提供了新路徑。
此后,在福建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抓住“錢從哪里來”等難題深入調研,反復論證,推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
盤活林業資源、破解融資難題的實踐探索是以金融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寫照。(節選自新華社《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同志在閩金融論述與實踐啟示》報道)
“敲開銀行門,盤活萬重山”。武平金融監管支局引導轄區金融機構積極踐行“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的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監管引領金融服務林改創新之路。截至2025年6月末,武平全轄涉林貸款余額合計37.7億元,占全縣各項貸款的16.9%。
監管引領
“雙輪”驅動破瓶頸
聯動多部門,通過制度創新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規則體系,同時以科技賦能打通信息鏈路,為金融服務林改突破瓶頸、高效運轉拓寬路徑。
制度破壁鋪新途。制定金融支持林改再升級實施專項方案,針對當前武平林業金融存在的問題提出11項重點工作,推動轄區金融機構在生態價值轉化、林下經濟升級、金融拓面增量等領域精準發力。聯合縣林業局、發改局等5家單位,印發《武平縣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搭建制度框架。
科技賦能架橋梁。積極配合林業部門,助力“e林通”平臺升級,整合全縣超2.2萬本林權證、309.5萬畝山林數據,實現“山在哪、山屬誰、現在怎么樣”的可視化呈現,讓數據多跑路、林農少跑腿,以科技賦能激活林業金融“數字引擎”。
▲“e林通”平臺
產品賦能
創新驅動增活力
推動轄區金融機構聚焦生態價值量化、特色產業適配等關鍵領域,通過產品升級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滋養林業發展,彰顯監管引領下的金融創新活力。
生態信用探新局。推動銀行機構建立生態信用激勵機制,將借款人降碳、減污、擴綠等表現作為貸款審批、額度測算、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因素,武平農信聯社以碳減排量確定額度與利率,單列1億元授信規模,發放全省首筆“福農?固碳貸”,讓“綠色生態”變身“金色信用”。
特色產品惠民生。引導轄區金融機構聚焦武平紫靈芝、百香果、富貴籽、綠茶、象洞雞五大“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推廣林權抵押貸款、惠林卡、靈芝“快貸”等產品。興業銀行武平支行與武平天源國有林場合作,推出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碳票貸”。武平農信聯社創新推出“林票貸”,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林農變股東”,讓林權證成為“活存折”。截至6月末,武平農信聯社涉林貸款達18.4億元,惠林卡用信2.8億元。
▲武平農信社發放全省首筆“福農·固碳貸”
服務提質,
多維協同促升級
推動構建多方聯動的服務體系,通過優化服務場景、強化風險保障、助力產業融合,將金融服務深度嵌入林改全鏈條,以精準服務賦能林改實踐。
多方聯動建樞紐。武平農信聯社打造全省首家“三方集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為各類林業和林下經濟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宣傳、業務指導、市場拓展、互動交流、直播平臺”一攬子金融服務,提升主動金融服務質效。同時,該聯社落實金融助理每周“三個半天”駐點機制,將服務窗口搬到林農“家門口”,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保險護航強保障。引導保險機構織密林業保障網,截至6月末,已通過林木綜合保險提供21.21億元風險保障。引導保險機構向上爭取特色林下經濟保險試點權限,創新湖羊養殖、象洞雞養殖、福建白兔養殖保險和百香果種植、仙草種植保險等武平特色林下經濟產業保險,為林下經濟提供保險保障5000多萬元。
聚焦特色興產業。依托武平“全國林改第一縣”區位優勢,引導銀行機構聚焦林下特色資源,支持林下種養、加工銷售、森林旅游等產業融合新業態,培育支持1家國家級、2家省級、15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形成“金融+林業產業”的良性循環。
▲林農在武平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中晟高科漲停 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擬5.59億“2025-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