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5日獲悉,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7年,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同時,《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提出18項針對性支持舉措,明確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增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精度效度。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金融作為重要的要素資源,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和“加速器”。相關部署聚焦重點領域,分類施策、有扶有控,將助推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聚焦重點領域 提出針對性支持舉措
《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包括“支持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產業合理布局和拓展發展空間”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支持舉措。
例如,在優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方面,提出“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服務器、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上市融資、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
此外,在提升科技金融質效、支持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方面,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時空信息、商業航天、生物醫藥、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新興產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在強化數字金融賦能、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提出“加強對5G、工業互聯網、數據和算力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積極運用融資租賃、不動產信托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拓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等。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柳潁表示,當前我國處于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此次《意見》提出的硬招、實招,將有力有效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更加便利化的投融資服務,為關鍵技術和產品的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多渠道引入長期資金,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近年來金融業加大了對制造業的支持和服務力度,其成效已逐步顯現。此次《意見》作出的部署,也是金融業自身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金融支持產業升級 長效機制建設加碼
單列制造業信貸計劃,支持銀行構建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的授信評價模型,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保障客戶隱私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圍繞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意見》也展開具體部署,促進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
《意見》建立完善跨部門協同推進、政策激勵約束、地方政策配套、風險協同防控等四方面機制,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和宏觀信貸政策引導作用,增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精度效度。
在董希淼看來,《意見》將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健全資源配置機制、風險管理機制、綜合服務機制、考核評價機制,促進金融機構、金融管理部門和行業、企業在政策制定、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提升金融服務新型工業化的效能。
“《意見》解決的核心問題包括目標、內部機制、單一信貸服務不足以及能力不足等問題,比如,通過健全內部機制安排指明了服務新型工業化的方向,解決了金融機構內部在服務新型工業化方面的顧慮。”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表示,上述舉措對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具有積極作用,通過明確加強內部機制和能力建設,有助于緩解金融機構服務新型工業化的諸多顧慮。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強調加強各類金融工具的聯動配合。包括“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融資擔保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保障客戶隱私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鼓勵保險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在風險可控、商業自愿前提下,通過股權、債券、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等形式,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等。
對此,任濤指出,目前主流金融機構普遍擁有多個牌照和資質,通過各類金融工具的聯動配合,既可以緩解經營主體在抵質押等方面的不足,亦可以盡最大可能發揮綜合性金融機構的效用。同時,由于不同金融工具對風險的關注點有所不同,綜合金融服務生態的構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叉金融風險和不同金融工具無序競爭帶來的“內卷”問題。
強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
加快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離不開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同聯動。此次《意見》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和協同推進機制、強化政策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地方政策配套機制、建立健全風險協同防控機制等具體舉措。
其中明確,健全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薦機制,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持續加大項目推送、融資對接和要素保障力度,推動金融機構支持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及貼息政策,用好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和中小企業發展。
“系列部署有助于通過信息共享和政策協同緩解金融機構在服務新型工業化方面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政策激勵等方式緩解金融機構服務新型工業化的資金成本問題,同時通過風險協同防范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來緩解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后顧之憂。”任濤認為。
圍繞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李柳潁建議,各部門各地應加快完善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細化落實舉措,定期評估效果,讓政策紅利盡快落實到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鏈等。
董希淼則建議,未來應進一步完善配套機制,比如,細化“創新積分制”的評估標準,建立知識產權評估和交易市場等;在長期資金引導方面,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設計稅收優惠等政策激勵“耐心資本”投入。(記者 郭倩 向家瑩)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2025-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