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 <button id="iwcyi"><input id="iwcyi"></input></button>
    <strike id="iwcyi"><acronym id="iwcyi"></acronym></strike>
    <sup id="iwcyi"><tbody id="iwcyi"></tbody></sup>
    <rt id="iwcyi"></rt>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 > 新聞中心 > 海峽圖庫 > 福州圖說 返回海峽圖庫首頁
    閩侯大山里的別樣“元宵”
    1/5

    正月初五,是閩侯廷坪鄉南充村的“元宵節”;村民們自發組織了一場升國旗、奏國歌的“初心”教育——

    海峽網-海峽都市報2月23日訊(海都記者 陳恭璋/文 肖春道/圖)在距離福州市區一百多公里的閩侯大山里,有一個叫南充的小村子,全村三十多戶、兩百多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是該村的“元宵節”,這一風俗延續已久,就連村里最年長的老人也解釋不清楚其中的緣由。今年的“元宵節”,村民們自發組織了一場升國旗儀式,他們說,“要教育子孫,富裕了不要忘本。”

    當天早上7時許,五六十位村民聚集在宗祠前,人群中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有剛蹣跚學步的孩童。村民陳爾硯將疊放整齊的五星紅旗系上,隨著國歌聲響起,陳爾硯拉著繩子,在村民們的注目下,將國旗緩緩升起。升旗一結束,村民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村民心中的“帶頭人”、70多歲的陳爾枝感慨:因地處閩侯縣最北的鄉鎮廷坪鄉,過去,南充村極其貧窮,為了吃鹽巴,他和村民要挑一兩百斤重的稻谷、跋山涉水三四天到縣城換鹽巴;改革開放后,憑著兩三代人的努力,村民們現都在城市扎了根,形成了“城里過年,山里過元宵”的習慣。而一年一次的“元宵節”,變成了村民的大聚會。“借這個時機舉行升旗儀式,是為了告訴村民們,生活富裕了,不能忘本,不要忘記黨和國家的利民政策。”

    大聚會時,村民們不約而同地談起了過去四十年的奮斗史:1984年,他們自己打工籌錢,把20根、每根重達800斤的電線桿扛上山,讓村里第一次通上了電;1987年,靠著鋤頭,他們挖出了第一條連接外界、可通車的土路;上世紀80年代后期,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又集資在宗祠旁建學校,自己出錢聘請教師……2010年,在縣、鄉兩級政府的支持下,南充村終于通了水泥路,3公里,耗資100萬元。不過,因村子處于路網末端,它成了斷頭路。老當益壯的陳爾枝說,現在,他心里還在謀劃更為平坦的公路,可大大縮短村民進城、回家的距離,并且和周圍大村莊連接在一起。“改革開放以來,村子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無論村子怎么發展、村民如何富裕,我們都不能忘本。”陳爾枝再次強調。

    1/5

    陳爾枝(中)和村民謀劃修一條新路

    來源: 海峽網

    2018-02-23 10:18

    責任編輯:李牧晨
    關鍵詞

    推薦圖文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车致| 门头沟区| 唐海县| 乌恰县| 调兵山市| 上饶市| 沐川县| 措美县| 黎平县| 龙游县| 宽甸| 上高县| 扶余县| 阿合奇县| 仪陇县| 栾川县| 乌鲁木齐县| 遵化市| 桦甸市| 长阳| 马山县| 建昌县| 霍州市| 开原市| 浪卡子县| 青川县| 陆河县| 江城| 石渠县| 禄劝| 乌海市| 陆丰市| 洛浦县| 云林县| 涞水县| 沂水县| 清河县| 西乌| 舟山市|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