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子以創新作品共筑未來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落幕
重慶大學團隊作品《歸航》獲得金獎。記者 陳暖 攝
福州晉安公園,木竹清香與青草氣息交織,一個個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功能的實體構筑物悄然“生長”。6日,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集中活動之“中建海峽杯”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在這里落幕。
過去72小時的晉安公園,木屑紛飛,繩索緊繃。年輕人的身影穿梭忙碌,他們以木竹為媒,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構語言有機融合。烈日之下,天津大學團隊隊長鄭振濤的衣衫被汗水浸濕,難掩眼中的專注與熱忱:“作為福州人,能夠在故鄉與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才俊一起交流,是一件多么值得高興的事情。”
鄭振濤與隊員們提取閩臺共有的古厝元素,用現代化手法重構檐廊空間,意在打造一個休憩觀景的雙層空間。從有想法到項目落地,過程并不容易,兩岸學子通力合作,最終完成了作品。
“板片太重了。”“我們來扶!”“工具不夠了。”“我們借你!”一來一回間,鄭振濤與中原大學參賽者結下友誼,還帶著他們逛福州。“這次比賽我們得了優秀獎,但意義遠不止這些。臺灣團隊采用的榫卯、繩索等連接方式值得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收獲了最珍貴的友誼。”鄭振濤說。
兩岸青年不僅搭建構筑物,還表達了美好愿景。草坪上,聯合大學的作品《祈鳶》猶如迎風飛翔的風箏。“這是一個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意向的遮陽平臺。風箏帶著人們對天空與未來的向往,放飛于晉安公園的天際。”隊長張崇恩與團隊提前做過功課,發現許多人喜歡在公園里放風箏。“果然,搭建過程中就有小孩和家長圍過來,詢問進度、交流理念,我們調整了相關設計,無意中就有更多人參與我們的作品。”張崇恩說,在這樣的實體建構中學習,比對著圖紙操作更加有效。
今年的比賽以“構·未來”為主題,吸引海峽兩岸多所高校的建筑學子參與。主辦方表示,首次把實踐場地從村鎮轉移到城市的中心公園,旨在更好地探索建筑與城市生活的融合,更好地啟發兩岸青年對未來城市建設發展的思考。
放眼草木蔥蘢的公園,重慶大學的《歸航》以現代語言解構帆船文化符號,寄托同胞合力打造港灣的希冀;中原大學的《構隱軒中》將傳統木構技藝與現代模塊化技術結合,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典范之作……
經過結構安全性、細部創新性、文化表達力等多維度綜合考評,重慶大學團隊斬獲金獎,沈陽建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團隊分獲銀獎,中原大學等5支團隊獲得銅獎。評審專家表示,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作品展現了青年的創造力,期待能為建筑行業注入新動能,激發更多跨界創新靈感。(記者 莫思予)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溫泉街道東湖社區:福韻茉莉·手作留香2025-08-07
- 支持建設“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 福州出臺第二批舉措2025-08-07
- 郭寧寧與來榕參加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的兩岸嘉賓座談2025-08-07
- 第十三屆海峽青年連心匯在榕舉辦2025-08-06
- 福州出臺支持建設“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第二批舉措2025-08-06
- 臺青曾芝穎的創業路:從臺北都市到閩江小漁村2025-08-06
- 福州市支持建設“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第二批舉措發布2025-08-06
- 兩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學營開營2025-08-06
- 福州市屬學校近600名新教師崗前培訓2025-08-06
- 供需批錄取結束!福州發布2025年中招13號簡報2025-08-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江上圖·首府會所暨“藝術福州”首屆當代藝術2025-08-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