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8月6日報道,美國制造業的復蘇遙遙無期。2025年第二季度,美國主要企業的凈利潤猛增。乍一看,這似乎體現出美國經濟的韌性,但實際上僅有科技和金融行業盈利突出,其他行業的凈利潤增長率均低于平均水平。美國股市再次逼近歷史高點,但其中暗藏風險。
5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61點,報收于44111點。1日,美國7月就業統計數據公布后,該指數一度下跌542點,但4日又反彈585點,沒有出現崩盤。目前道瓊斯指數有望再次挑戰去年12月創下的歷史最高點(45014點)。
對股市形成支撐的是美國企業的業績。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顯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二季度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11%以上,大大超過一個月前預期的5%左右。
科技和金融業拉動了增長。按行業劃分,通信服務和科技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0%和20%左右,金融業利潤則增長大約10%。
報道稱,問題在于其他行業。在全部11個行業中,有8個行業的利潤增長率遠低于11%的平均水平。其中,尤其容易受整體經濟影響的制造業、必需消費品和原材料行業利潤增長乏力,增幅最大的僅為3%,有的甚至利潤下降3%。
這些行業的企業業績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關稅。例如,美國寶潔公司預計,關稅帶來的成本每年最高可達10億美元,成本增加將拖累業績。
有時,外國出口企業會通過降價來承擔關稅負擔。自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宣布實施對等關稅以來,美國4月、5月和6月的進口價格指數環比分別增長0.1%、下降0.4%和增長0.1%,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基于截至5月的數據,美國高盛集團分析說,外國出口企業可能僅承擔了大約20%的關稅負擔。剩下的80%由進口方承擔。在現階段,幾乎全由美國的進口企業所承擔。
分析認為,對等關稅實施后,企業逐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消費者將承擔50%至60%的成本。然而,除了富裕階層,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明顯減弱。
各大企業正尋求轉嫁關稅成本,但尚不清楚商品價格漲幅能有多大。玩具巨頭孩之寶表示:“產品上架需要5至8個月,下半年價格很可能上漲。”耐克認為:“今年下半年不得不提高價格。”
來自海外的直接投資是另一個關注焦點,這些投資能在多大程度上兌現也是未知數。歐盟、日本和韓國在與美國達成關稅協定時,分別承諾向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5500億美元和3500億美元,總額超過1.5萬億美元。
但正如日本方面解釋的那樣,這些承諾包含了政府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擔保等,并非全是實際新增的投資。
據英國《金融時報》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28億美元,而投資意向金額高達1831億美元。自2022年以來,投資意向金額與實際投資額之間一直存在巨大差距。來自海外的巨額投資承諾最終可能淪為“空頭支票”。
報道稱,美國要實現特朗普“重振制造業”的承諾,看起來仍需時日。(編譯/劉潔秋)
責任編輯:張峰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美國股市、匯市及國際油價5日均下跌2025-05-06
- 美國股市創兩年多來最差季度表現2025-04-02
-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歐洲多國領導人討論俄烏2025-08-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