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杜燕飛)為構建同推進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金融體制,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7年,支持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產品更加豐富,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前提下聯動銜接更加緊密,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
金融在支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資金供給、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等功能,為工業領域的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智能化升級和產業鏈韌性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服務。
《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明確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的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近年來,金融業加大了對制造業的支持和服務力度,成效逐步顯現。數據顯示,6月末,我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業內人士表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應重點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更加精準地發力。例如,在科技和綠色金融方面,建議發展投貸聯動,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創新領域的提供股權、債券融資;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允許企業以專利、商標等作為質押物獲得貸款;用好科創板、北交所,推動更多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資金,提高綠色信貸規模,對鋼鐵、化工等高碳行業技改項目提供低息貸款;進一步優化債券市場環節,支持新能源裝備制造商發行綠色債券獲得融資。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針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可擴容再貸款、再貼現、重點專項普惠融資規模,完善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現有政策。同時,深化基于“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的產業金融服務模式落地應用,可有效破解中小企業“無抵押、難授信”困境。
與此同時,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離不開各類金融工具的聯動配合。《意見》提出,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融資擔保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風險、保障客戶隱私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業務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集團內各類金融資源,為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鼓勵保險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在風險可控、商業自愿前提下,通過股權、債券、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等形式,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從直接融資看,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從間接融資看,要進一步提高中長期信貸、信用貸款和首貸比重。
“建議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能力;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中小企業上市,擴大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規模,拓寬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發揮保險風險保障功能,構建‘政府+保險+企業’合作模式,創新新型工業化需求的保險產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要創新中長期信貸產品,優化制造業企業債務期限結構;將商標、專利等授信依據,開發更多信用貸款產品,滿足中小制造業企業需求;加快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動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之間協同合作。
業內人士表示,下一階段,建議加快構建產業數字金融體系,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與金融系統數據互通;發展產業并購基金,支持龍頭企業收購,整合產業鏈。在此基礎上,推動金融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持,實現“資金供給多元化、風險管理精細化、服務場景生態化、政策引導精準化”協同發展,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深度耦合,實現“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助力建設制造強國。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2025-08-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