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泉州游人如織。漫步于此,汗水雖不時浸濕衣背,但街頭巷尾總有一份清涼在等候——那些藏在古城深處的消暑小吃,或傳承千年古早味,或融入創意新“食尚”,每一口都蘊含泉州人對抗酷暑的味覺智慧。今夏漫游古城,循著食物的涼意,細細探尋泉州的“夏味”,為舌尖帶來一場清涼之旅。
1 古早清甜 老街的解暑經典
泉州人日常生活里的“小確幸”,是踏進古城里,穿過騎樓廊道,步入各式幽深小巷,邊走邊逛,尋覓那些承載舊時記憶的美味小吃。本地人津津樂道的古早味,既能消暑解熱,價格又親民,令人心動。不妨跟著味蕾一起,感受這份夏日的愜意。
清早天光微亮,新門街臨漳門附近,一家開了70年的老字號豆漿鋪已飄起豆香。趕在熱浪到來之前,熟客們陸續前來,在這里點上一碗柔嫩軟滑、入口即化的甜豆花。作為歷經百年傳承的手藝,泉州豆花在制作技藝上最大程度保留了黃豆的精華,高蛋白、低熱量,是夏日里清新潤肺的佳品。“夏天早起吃一口豆花當早餐,已經是很多年的習慣了,在這里還能找到小時候的味道。”在市民黃女士眼里,兒時最期待的就是聽到挑擔老伯的吆喝聲,那碗清甜的豆花,既是早餐,也是童年里甜蜜的零嘴。
午后,暑氣漸盛,古城街頭的冰豆花小攤陸續營業。攤主們在傳統豆花基礎上巧思升級,擺出自制黑糖、蜜漬紅豆、Q彈芋圓等配料,供顧客自由搭配。一勺冰涼豆花盛入碗中,點綴各式配料,讓這份清涼有了更豐富的滋味層次,一口下去,燥熱感便消散大半。
漫步到中山路,躲進騎樓廊道的陰涼,還可以嘗一份看似其貌不揚卻別有乾坤的土筍凍。這道被網友們戲稱為“勇敢者的美食”,是千年來泉州人舌尖消暑的“心頭好”。它雖名為“筍”,實為一種生長在海邊灘涂的海蟲,富含膠原蛋白,經過精心熬煮后,其蟲體釋放的膠質在水中凝結,最終形成晶瑩剔透的凍體。在專營土筍凍的老店里,老板麻利地將整塊土筍凍切成適口的小塊,裝入碗中,再澆上精心調制的蒜蓉陳醋,一份美味的土筍凍便呈現在眼前。入口的瞬間,清涼的凍體在舌尖化開,帶來意想不到的爽脆與鮮甜。
拐入水門巷老街,只見多輛小推車上整齊碼放著本地芒果,有的攤上還放著一兩瓶醬油。“來一斤檨仔,削好!”講究美食的老饕,接過老板削皮切好的盒裝芒果,用竹簽插上一塊芒果,一端點一點醬油,再送入口中。這種被稱作“檨仔”的本地芒果,甜中帶著微酸,蘸著醬油吃,是泉州人吃芒果的正確打開方式。據傳,這種獨特的吃法是清代名醫吳亦飛所創,醬油的咸香不僅能中和芒果的澀味,在濕熱的夏日里還有解暑祛濕、預防過敏之效。對于外地食客,初見或覺新奇,但這一份咸甜交織的滋味往往令人回味無窮。
另一種芒果——青芒,與酸梅粉或辣椒粉巧妙搭配,也是泉州街頭常見的風味;而哈密瓜、西瓜等時令水果加到一碗清甜的四果湯中,更讓這道古早甜品成為市民游客在夏日泉州的必嘗經典。
2 冰爽新風 街頭的“食尚”驚喜
不止古早味,從西街、鐘樓到涂門街,再到六灌路,泉州的街頭還藏著許多為盛夏量身打造的“食尚”驚喜。這些正被年輕人爭相打卡的夏日滋味,或巧妙加入泉州本土元素,或選用當季清涼食材,以創意融合為底色,為八方來客帶來清涼鮮活的夏日味覺體驗。
“可以把泉州的景點一口‘吃’掉!”文創雪糕,這款風靡多年的“食尚”單品,至今在社交平臺上熱度不減。當你從開元寺的紅墻邊漫步而過,在鐘樓旁定格完打卡瞬間,轉身就能在街角遇見同款“舌尖上的風景”,如此體驗依舊是網友口中值得一嘗的美好。東西塔的巍峨輪廓、鐘樓的復古線條,這些鐫刻著古城記憶的地標景觀,都被巧妙復刻在雪糕之上。而更多泉州相關的本土文化,也被悄悄“凍”進了這一支支雪糕中。Q版簪花女圖案的雪糕頗受歡迎,白桃烏龍味清新、香草牛奶味醇厚、草莓味酸甜,口味多樣;“閩南古厝”造型的雪糕盡顯中式美學韻味,“愛拼才會贏”的文字造型雪糕仿佛將閩南人銳意拼搏的精氣神也融進了清涼里……盛夏的炎炎烈日下,來一口獨特的文創雪糕吧,品味世遺泉州的清涼魅力。
同樣顏值與美味兼得的,是石花膏“布丁”。在涂門街旁側的羊公巷內,主打閩南小食的小店“叁伍座”將古法石花膏玩出了新意。不同于傳統四果湯里那絲絲縷縷的石花膏,這里的石花膏被精心制作成琥珀色的布丁造型,上面點綴著幾粒枸杞和一簇迷迭香,未入口已讓人眼前一亮。舀一勺下肚,柔韌中帶著爽滑,清潤的甜意甚是解暑。“就是想把傳統熬制的石花膏,變成年輕人喜歡的時髦下午茶。”店主陳五姨笑著告訴記者,盡管造型和口感都有些別致,但制作方式仍遵循傳統手作:需用石花草慢慢熬出膠質,再以紗布細細過濾,待其自然冷卻凝固,才能形成這果凍般透亮的模樣。“希望更多游客朋友能以新的視角認識這道傳統甜品。”她說。
“本地人美食引路,就去六灌路”“來泉州不要錯過的美食一條街”……在社交平臺上,六灌路被視為多數泉州人心目中的“食尚聚集地”。盛夏艷陽之下,各式冰品繽紛登場,三五步便能邂逅不同風味的冰品鋪。前來覓涼的人,有不少是沖著一碗綿綿冰而來。有的冰店掌握了泉州人飲食偏好“密碼”,主打芒果、芋頭口味的綿綿冰:將當季芒果切成厚片,層層鋪滿冰面,再淋上芒果醬與特調牛奶,吃起來冰爽濃郁;又或者將拳頭大的芋頭經過熬煮,讓綿密的口感與碎冰的清涼相得益彰。更有冰品店跳出傳統框架,推出海鹽芝士宇治抹茶綿綿冰,造型精致,讓人一見傾心,口味更是清爽且層次豐富,食客能吃到多重搭配,挖到底部還藏著脆脆的芋絲和香甜紅豆,越吃越有驚喜。如此冰品云集的六灌路,是游人不可錯過的舌尖避暑勝地。
3 夜飲微涼 一盞茶酒消長夏
待到夜色籠罩街巷,暑氣漸褪,正是乘著晚風在泉州晃悠的好時候。慢慢走過燈火闌珊的街角,一頓飽餐之后,不管喝什么,總要清爽地來上一杯飲品才算圓滿,與夏夜微涼的晚風一同沁人心脾。
蚵仔、菜頭粿、雞卷、炸棗……閩南炸物愛好者們喜歡兜著這些香酥小食走走停停,夜游古巷。此時,餐后一杯清熱解膩的飲品必不可少,金魚巷口的菜頭酸老鋪是不錯的選擇。一瓶冰鎮的菜頭酸水,堪稱泉州人的“涼茶”。市民小白回憶道:“小時候吃多了燒烤油炸,或是熬夜上火時,阿嬤總會給我買一杯。”所謂菜頭,即白蘿卜,店家遵循古法,將新鮮白蘿卜用鹽、醋精心腌制,所得的汁水加入獨門配比的糖料調制,利用白蘿卜本身清熱降火、消食通氣的功效,成就這一份酸咸清潤的傳統養生飲品。與菜頭酸水一樣受歡迎的還有楊桃水,其口感則以酸甜回甘見長,同樣承載著泉州人“藥食同源”的解暑智慧。
夏夜的清涼愜意,還在一杯別出心裁的創意調酒中。走進后城街“RESET”日咖夜酒小店,一杯“苦瓜刺身”調酒成為今夏的“空杯爆款”。調酒師White告訴記者,這杯調酒是用生榨苦瓜汁打底,加入茉莉花茶冷萃的金酒,再以蘋果醋提亮清爽的酸感,“閩南有‘入夏食苦’的醫食理念,三伏天時吃點苦瓜可以降火氣,蘋果醋則有提振食欲的功效。”“苦瓜刺身”杯沿飾以苦瓜圈和閩南的金桔蜜餞,“閩南人喝完苦味湯藥后,會來一塊蜜餞‘甜一下’。”White補充道,這樣呼應閩南“先苦后甜”的飲食習慣。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體驗后的感受:“帶著獵奇的心態來的,初嘗的確需要吃‘苦’的勇氣,隨后苦味漸淡,茉莉香與蘋果醋的酸甜漸占上風,越喝越有趣。一杯沁爽的調酒,像一場奇妙的探險。”
在晚風里干一杯,也可以到古城的茶館里去。這些隱匿在街巷深處的茶空間,正以各自的方式延續著閩南人“喝夜茶”的傳統。有的茶館為紅磚古宅,院內綠意盎然,石質圓水缸里映著月光,古意盎然;有的是新式茶館,冷泡茶的清冽、創意果茶的清甜,為夏夜注入年輕活力;有的茶館還可以聽南音、看木偶戲,茶香與非遺韻味交織。這個夏天,晚上約上三五知己圍坐桌前,品茶聊天,任茶香在舌尖漫開,或醇厚回甘,或清冽微澀。茶湯初嘗盡管帶著溫熱,可夏夜涼風自會悄悄為它降溫,在閑談間將夜茶從溫熱喝到微涼,這一盞茶里,拂去了煩悶的暑氣,留下了慢生活的愜意。(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洪娜娜)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回首家山——閩臺尋根文化展”在福建泉州展出2025-08-01
- 泉州金融監管分局:打出防非打非“組合拳” 守好人民群眾“錢袋子”2025-08-01
- 一橋通南北 橋街共生輝 洛陽橋南、北街區正式開街2025-08-01
- 泉州創新推出團建定制游服務 可定制專屬文化之旅2025-08-01
- 泉州市領導慰問部隊醫院及駐泉部隊住院傷病員2025-07-31
- 泉州市舉辦慶?!鞍艘弧苯ㄜ姽澪乃囃頃?/a>2025-07-30
- 山海泉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鮮活樣板2025-07-30
- 泉州市文旅長紅帶動消費高速增長2025-07-30
- 泉州文旅新業態:一杯咖啡“攪”熱鄉村游2025-07-29
- 泉州市設備更新項目獲超4億元資金支持2025-07-2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永春香實現出口歐洲“零的突破”2025-08-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